第14部分(第2/4 页)
这话未免有些重了,皇后匆忙起身跪了下来,凤尾一般的裙摆拖曳在地上,赤金凤凰衔珠的钗子上有半长不短的流苏璎珞安静的垂在面颊一侧,摇摇曳曳,珠光闪烁。她低着头温声答道:“臣妾不敢。只是这秋狩一向是要清场的,缘何会混进两只猛虎还是要好好查一查才好。”
皇帝平日里也算是温和但却素来不喜欢皇后,几乎称得上是深恶痛绝,便是当着宫人的面也总是要落皇后的面子。所以哪怕是当着满屋子的宫人,皇后亦是跪的十分熟练自然。她这一跪,其他人更是跟着跪伏在了地上。
皇帝闻言,眼神微微变了变,随即便冷下声:“此事你不必管,朕心里有数。”此事一出,他立刻就想起了当初宫里的那个暗卫和正养病的杜云微。无论是谁做的,这事都必须要暗中秘密去查。
只可惜,荣国侯已经废了,当务之急倒是要好好选个得用的人才好。皇帝心中思绪一转而过,面上已经沉静下来,负手于后,拂袖离开了:“朕要先回宫了,这里的事,皇后且看着安排吧。”
等到皇帝背影也看不见了,皇后才缓缓扶着宫女的手起了身,她唇角笑意讥诮,眼中却有异彩掠过。她似乎忽然想起什么,状若无意的问道:“给锦亲王看诊的是哪位太医?”
宫女细声答道:“是龚太医。先帝还在时因为担心锦亲王的病,总是打发他去云州给锦亲王看病。所以,他对锦亲王的病情最清楚了。”
皇后静静的合了眼,漫不经心似得“嗯”了一声,算是表示自己听到了,只是垂在一边的手却颤了颤。
☆、第24章
皇帝虽然嘴上说是一切都交给皇后,但还是有许多事是需要他来亲自结尾的,别的不说但是颁给这次秋狩魁首玉如意这种事还是要由皇帝自己去做。
好在,这一次的魁首已经选了出来,乃是信阳侯的庶长子。这次秋狩一共混进了两只白虎,易雪歌初次碰到的那一只就是被此人射死的。难得见到这般骑射了得、武艺过人的勋贵出身的子弟,皇帝倒是勉强提了一点兴致:“秦国先祖乃是马上得天下,唯望尔等不忘当初,勤练弓马,护卫家国。”
“陛下所言,臣不敢或忘。”接过那柄玉如意,这位年纪尚轻的秋狩魁元便拂开袍角跪下谢恩——皇帝这般语重心长,听的人自然是要毕恭毕敬、诚惶诚恐。
皇帝细细的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青年,微微有些出神——眼前这人黑眸狭长,鼻梁高挺,长眉浓黑,五官凌厉一如刀剑。他轻笑了一声:“想不到宋爱卿倒是有个好儿子,年纪轻轻倒是一身好武艺。”他顿了顿,忽然开口问道,“对了,朕记得你名叫子卿,可是还未取字?”
宋子卿答道:“回陛下,臣的确还未取字。”
这一点皇帝自然是心知肚明——信阳侯夫人乃是安宁县主,有她在,信阳侯自然不会对庶长子多么的关心。安宁县主一出生便丧父丧母,好在她的父亲有个好哥哥乃是寿宜长公主的驸马,寿宜长公主长嫂如母便也将这个小侄女抱到膝下亲自抚养长大。因为寿宜长公主膝下只有二子,对于这个唯一养在膝下的女孩儿自然是宠若宝珠,还特意为她向先帝讨了县主的封号。
先帝只有两位姐妹,虽然都非一母所出,却也一贯是都是喜爱。只可惜,最敬爱的长姐乐平长公主在先帝还未登基就被嫁去魏国,先帝登基不久之后便在魏宫之中亡故了,芳魂永逝、再难回归故国。所以,对于唯一仅存的幼妹寿宜长公主,先帝自然是一味的疼爱,对着安宁县主也是爱屋及乌。
皇帝含笑的拍了拍膝下少年的肩头:“自古英雄出少年,朕给你个字,便唤作英杰便是。”他有些意味深长笑了笑,“你年纪轻轻,日后建功立业,还有许多机会呢。”
宋子卿只是沉静的垂首而立,一如一柄沉默的长剑一般,仿佛还未明白皇帝话中深意。
皇帝身边的伺候的大太监万千心里头却暗暗的惊醒了一下——皇帝这是要重用对方的意思,等会儿还要交代一下,做下属的自然是要懂得体察上意,赶紧把人调到皇帝身边才好。
万千年纪虽然轻了些,但是能够在皇帝先后换了这么多太监之后立住脚,心眼自然是不少,一下子就差不多摸明白皇帝的心思了。这宋子卿出身清白,虽然是庶出但也算是名门之后,如今有得了秋狩魁首的名次,皇帝提拔起来还算是有理有据。最重要的是,此人生母早逝,有父等于无父,可算是毫无亲故,皇帝稍稍施恩,肯定是要感恩戴恩、肝脑涂地。况且这样出身、又有本事的人一般在心性上面都会远超常人又极易走极端,用得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