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殷朝古都 > 第16章 继嗣之争

第16章 继嗣之争(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异世科技帝皇新罗残唐五代第一部:王风委蔓草重生南美做华工家兄朱元璋五代十国之铁马骝南陈帝业我对三体世界讲话:相信光!朕的身边全是逆贼大明小相爷女尊:我的老婆是武大娘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叶罗丽仙子穿越不同世界穿越时空之抗日猎人家父唐高祖吴主手持玉玺,谁惹砸谁,老朱麻了三国召唤之巅峰之上大明:穿越朱祁钰,带领大明走向日不落

宗邺文即位三年,大殷皇朝表面平稳,但后宫储君未立的隐患,正如潜流般影响着朝堂内外。皇后郑昭仪虽以贤德着称,但迟迟未有子嗣,储君之位空悬,引发了宗室与功勋派的密切关注。宗室中多有贤能之人,朝臣中亦有人暗中推波助澜,希望借立储一事牵动皇权平衡。

清晨,紫宸宫大殿内,百官列班,早朝议题从税赋调度逐渐转向了最敏感的继嗣问题。百官低首沉思,似在等待一场风暴的爆发。

户部尚书刘行道率先迈出一步,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隐隐的试探:“天极陛下,皇嗣乃国之根本。后宫虽和睦,但若迟迟未育,恐天下人心不安。臣以为,可从宗室中择立贤者暂为储君,以安朝野之心。”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许多朝臣纷纷低头,却忍不住侧耳倾听,显然此事早已在私下引起广泛议论。

礼部尚书程逸轩紧随其后,语气温和却更显坚定:“陛下,大殷宗法一向崇尚‘立贤’,此乃国策之本。若宗室中有贤能之人,暂立为储君,不仅合乎礼制,也能稳定朝局,减少猜忌。”

两位尚书的言辞中规中矩,却暗藏锋芒。朝堂内,一些支持宗室立储的声音随之低声附议。有人认为这将为继嗣问题提供保障,也有人担心宗室贤者的暂时储位,会动摇皇权根基。

就在争议愈演愈烈之时,苏子恒缓步出列。他一身玄衣,挺拔而冷峻,拱手肃然奏道:“陛下,储君之位关乎国本,更关乎皇权正统。宗室贤者虽多,但若过早立储,只会引发各派争斗,动摇朝廷根基。臣以为,储君之议不可仓促,应暂缓此议,全力稳固国策。”

话音刚落,一道轻柔却不失威严的声音从班列中传出:“陛下,臣女亦有一言。”

众臣抬首,只见安公主宗清婉缓缓上前。她身着青衣素雅,眉目间透着皇室的雍容,却带着江南女子的清秀气质。作为皇室宗女,宗清婉虽早已嫁与苏子恒,却因其皇族身份与聪慧才智,在朝堂中亦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宗清婉微微俯身,语气温和而坚定:“陛下,储君问题虽迫切,但后宫未尝无孕育之机。臣以为,当加强后宫调养,静候皇嗣降生,此为万全之策。”

她稍稍抬首,目光环顾朝堂,继续道:“储君之立,乃国本之重,非仓促可决。若以宗室暂立储位,难保无私议私争,扰乱大局。臣斗胆恳请陛下,以时间换安稳,以宽容纳忠诚。”

她的声音落下,大殿内又恢复了死寂般的沉静。宗清婉的发言没有直白地否定宗室立储的可能性,但却以“皇嗣优先”的礼法为据,巧妙地维护了皇后与东宫的正统地位。

宗邺文目光冰冷,扫过群臣。他沉声说道:“储君之事,朕心中自有定夺。宗室与功勋不得再议,违者以扰乱国政论处!”

话音落下,大殿内无人再敢多言。刘行道与程逸轩互视一眼,只得默默退下。

朝堂争议虽被压下,但后宫之中因储君问题的暗流涌动却无法掩饰。嫔妃们虽不敢明言争储,却通过各自的方式提升地位,以期在未来的继嗣问题中占得优势。

许贤妃出身北疆名门,一向以直爽着称。她主动频繁向郑昭仪建议后宫事务,还以家族的军功为据,多次进言边疆事务,以求在皇帝面前表现忠诚与智慧。她的积极态度虽得体,却让其他嫔妃心生戒备,担忧她成为后宫中最具威胁的存在。

萧德妃则出身江南萧氏,性情温婉,向来低调。然而,因家族与宗清婉关系密切,她的家族屡次派人秘密进宫,提醒她若能诞下皇嗣,将为萧氏赢得空前的荣耀。萧德妃虽无明显动作,内心却开始隐隐有了新的期待。

而最年轻的程昭容,则如一缕清风,为深宫添了几分灵动。她虽无显赫背景,却凭借聪慧和机敏赢得了宗邺文的喜爱。她开始笼络宫人,亲近郑昭仪,并在御前频频展现贤良形象,企图借此增强在后宫中的影响力。

作为六宫之主,郑昭仪皇后早已察觉到后宫的潜流。她没有选择直接压制嫔妃,而是主动向宗邺文建议:“陛下,后宫之争缘起储君未立。臣妾虽无子嗣,但愿分担六宫事务,以稳大局。不妨从嫔妃中选贤能者辅佐臣妾,或可暂平波澜。”

宗邺文目光柔和了一瞬,点头道:“皇后宽仁贤德,深得朕心。此事你可全权决定,朕只求后宫安定。”

郑皇后随即选定许贤妃协助处理后宫事务,并颁布命令,禁止嫔妃以继嗣为由私下争斗。她此举不仅稳住了许贤妃,也巧妙平衡了后宫局势。

为了平息朝堂与宗室的争论,宗邺

目录
重生之最强剑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