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页)
与姜正道的庭辩结果,除了将决定姜正道会受到如何判罚之外,还将决定要不要展开全城搜宅、彻底清理后院积弊之事。
皇帝陛下都发话了,还能如何?自是百官应诺,心中各自飞快盘算着下一步。
*****
休沐结束后的徐静书一回御史台就得到这个消息,看着顶头上官江盈无比期许的目光愣了良久。
“徐静书,要上战场了,你怕不怕?”江盈直视着她,开门见山,“有一击必胜的信心吗?”
这个年轻的御史才十六岁,上任不过月余就成了即将掀动一场变革的引线。而她庭辩的对手是树大根深的太常卿姜正道,任谁都会担心这小姑娘扛不起此等重责。
“怕。也没有一击必胜的信心。”
徐静书垂下眼帘,望着自己的鞋尖,嗓音轻轻柔柔,诚实无比。
江盈并没有责怪她怯懦的意思。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庭辩。
这场庭辩虽看起来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其胜负却关系着朝中变革大幕掀开的第一步能否迈出。
万众瞩目,其压力可想而知。
武德帝发话让稚嫩的徐静书与老辣的姜正道进行庭辩,圣心偏向可窥一斑。若徐静书最终未能以绝对优势争得大部分官员认同,此事之后,很多人都将举步维艰。
对这道偏向明显的圣谕,江盈其实是非常愤怒的。
但她也明白武德帝为何犹豫。毕竟如今涉及“后院人逾数”问题的,大多是追随他复国打天下的勋贵之家,若他毫不犹豫就一锤定音支持全程搜宅,难免会被人揣测有“兔死狗烹”之嫌。所以他的这个偏向实质上给双方都留了余地,只是对改革派留的余地实在太小。
不管怎么样,圣谕已出,她无法代替徐静书去完成这场庭辩,她再焦虑不忿也无计可施。
徐静书慢慢抬起头来,深吸一口气迎上她的目光:“对这道圣谕,我与您一样愤怒。还有将近十日,我会做出最充分的准备。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能做到不给御史台丢脸。”
“有人教过我,弱者愤怒,挥拳向更弱者;而强者愤怒,就要抽刀向更强者。所以请您放心,我虽怕,却会全力以赴,半步不退。”
待到四月十五那日,她会让所有人看到御史徐静书的强者之怒。
无论有多难,姜正道必须倒,彻查各府后院之事势在必行!
第七十四章
御史台下辖左肃政台、右肃政台、都察院三大机构,左肃政台监管各州军府; 右肃政台督导地方官员及民众; 而都察院则主要监督约束京官与勋贵、宗室言行。
这三大机构平日同在御史台府衙内处理公务,却在不同院落内各司其职; 公务交集甚少,同僚之谊看起来十分淡薄。
可就在江盈对徐静书传达了四月十五将上大朝会庭辩的事后; 左右肃政台的两位主簿亲自到了都察院主官办事厅,与江盈一道为徐静书出谋划策。
见礼后,徐静书恍恍惚惚地坐下; 如在梦中。
江盈以指节轻叩桌面:“武德元年弹劾皇帝陛下与孟丞相就是这二位主簿联手所为。虽如今形势有所不同; 但他们的经验对你多少能有所裨益; 打起精神来好生听着。”
徐静书这才愈发清晰地意识到,此役关乎整个御史台在朝中的声望威严; 左右肃政台与都察院共担着胜负荣辱。若自己在庭辩中落败; 今后御史台三大机构对官员们的威慑力都有可能要一落千丈。
一个临时顶急缺的九等殿前纠察御史; 上任还不足月; 竟就成为了整个朝局的棋眼; 不但背负着整个御史台的法司尊严,还牵连了朝政革新能否走出第一步……
如此不可思议的传奇经历,怕是话本子都不敢这么写。
“是。”徐静书赶紧回神坐正; 摊开面前的空白册子; 手执炭笔边听边记。
江盈与两位主簿着重替她反推了姜正道一方可能会采取的辩驳思路,并协助她做出了破题立论问诘等一系列规划。
这对徐静书的帮助确实很大,但她总觉大家好像都忽略了个重要细节。不过她此刻脑袋被塞太满; 一时也说不上来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申时初刻,江盈道:“接下来这几天你不必进内城当值,也不必前来点卯,将需用的典章律令全搬回家去专心查证核对,把弹劾内容落成文。初十午后过来大家帮你再捋一遍,若有疏漏差错之处,也有时间做调整修正。”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