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从科学管理运动在美国发源以来,美国人重视管理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因此,即使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环境跟美国企业是相同的,即使同样是如同战争一样的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但是面对的问题很可能不同。如果说美国企业的通病是管理有余,领导不足,那么中国企业的通病很可能是管理和领导都不足。
管理是维持现状,领导是实现变革
《变革的力量》的副标题叫做“领导怎样区别于管理”,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领导和管理的区别,就在于领导是变革的力量。科特指出:就像领导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所暗示的那样,领导不会带来稳定和秩序,领导带来的是运动。领导的职能是带来建设性的或适应性的变革。而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自动平衡,即通过让关键变量持续保持在容许的范围内,使系统维持下去。任何自我平衡过程的重要方面都是控制,因此控制处于管理的中心位置。
二、领导变革八步走
在1996年出版的《领导变革》,跟科特以前的著作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彻底放弃了“学院派”的路子。科特自己说:“与我以往的作品不同的是,本书没有很多的脚注和尾注,除了从我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一些观点和案例之外,我没有从其他的出版物中引用观点,也没有试图从其他途径引用一些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 领导就是变革(3)
科特说这只是形式不同,更具个人特色。其实不然,这是科特对自己“市场定位”的转变:科特不在满足于只做学院里的教授,他要直接以大师的身份写作,因此无须引用别人;他要直接为经理人写作,因此无须有学术上的严格论证。科特的自我变革是成功的,《领导变革》一书大获成功。
科特指出了组织变革中最常见的八种错误,并相应提出了领导变革的八个步骤。
组织变革的八种常见错误
错误一:过于自满。这是人们所犯的最大错误:当组织变革在大步迈进之时,从经理人到员工都缺乏一种紧迫感。他们高估了人们对变革的接受,低估了推动变革所需要的努力。或者他们把紧迫感和焦虑感混为一谈:焦虑使人们更加墨守成规,拒绝变化。
错误二:独木难支。这种失败通常是由于首先低估了变革的困难程度,从而低估了强有力的领导团队的重要性。领导变革,需要建立一个联盟和团队,而不能单靠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
错误三:缺乏愿景。愿景可以在变革过程中指引、团结和激励大多数人,然而许多变革项目缺乏鲜明的愿景,无法在五分钟之内说清楚公司实施变革的方向与原因,并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兴趣。
错误四:沟通不当。即使有了愿景,往往也沟通不足。要么只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沟通,要么管理层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
错误五:障碍未清。有一些关键的障碍没有得到清除,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这些关键的障碍可能是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也可能是某个处于关键位置上的个人。
错误六:成功太慢。真正的变革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如果不能设定短期的目标并且创造短期的成功来激励大家,那么人们可能对大的变革目标失去信心,从而放弃甚至抵制变革。
错误七:凯旋太早。人们往往在变革初见成效时就宣告已经大功告成了,于是过不了多久,变革就会停止,旧势力卷土重来,变革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错误八:没有融入企业文化。新的行为方式没有渗透到企业或者部门的血液中去,当变革的力量减弱,变革的压力减轻的时候,新的行为标准就会下降。
领导变革,而不是管理变革
这些错误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变革只是管理,而没有领导。管理是促使复杂的人员系统和技术系统顺利运转的一系列过程,包括计划与预算、组织和配备员工、控制与解决问题。而领导是指创造组织进而使组织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确定愿景、沟通愿景并联合员工,激励并鼓舞人们实现愿景。成功的变革有70%—90%要归功于成功的领导,只有10%—30%要归功于成功的管理。
管理变革很重要。如果对变革过程没有强有力的管理,变革也会失控。但是,领导变革更重要。只有通过领导,企业才能冲破惰性的阻碍;只有通过领导,人们才会显著改变行为方式;只有通过领导,变革才会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科特没有直接这么说,但是根据科特的总结,可以说:管理以维持秩序为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变革的天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