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我问。
“出家人不大诳语,自然是真的。”智能和尚说。
“噢,不知什么难题能难住大师你?”
“那三个问题是老衲在一个山洞里发现的,至今为止已经两年,老衲愚笨仍没有想出答案。”
“那就请大师讲一下可好?”
“第一个题目就是:风吹动树叶,是风在动还是树叶在动?第二题,佛经里曾经说过‘须弥山没入芥子’,须弥山那么大,怎么能塞进一颗芥子里呢?第三题,有人说过,修道犹如扁担把一箩一箩的沙子搬下泰山,把泰山移平,到底移平泰山,还是修道成佛容易呢?”
听完三个问题,我微微一笑,我还以为是什么难题,也只是一些禅理罢了。记得那时候,我和林风,张凡也曾去过山上的寺庙里听过那些和尚讲禅,多少也知道一点儿 。
“君儿,你想出来了?”沈逸寒问。
我点了点头。
“这位施主点头,是否已经知道答案了?”
“是”
“那施主可为老衲解惑?”智能和尚的急不可待问。
“第一个问题,风没动,树叶也没有动,是你的心在动而已。第二题,敢问,大师对佛经可有所了解?”
“略有涉猎”
“那为何不见你把经书带来?”我挑了挑手指,漫不经心的问。
“都在这里”智能和尚指了指自己的脑子。我对他一笑问到“大师,可明白了?”
智能和尚一愣,随后了然一笑,双手合十对我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第三题,当你修道成佛时,泰山早就被移平了。因为你心中已经没有阻碍,自然没有泰山的存在了。我说的可对,大师。”
“施主果然精通佛理”智能和尚带着释然的微笑。
“不是我精通佛理,是大师迷惑了而已。”
“不知施主尊姓大名?”
“晚辈沈修君。”我向他弯了弯腰。
“不知沈施主可随老衲后院一叙。”
正要站起身来,旁边的沈逸寒拉住我的手,也站起来对智能拱了拱手。
“晚辈沈逸寒,是君儿的师傅,可否随君儿一起。”
“当然可以。”
我们一行三人来到后院。当然是师傅,智能和尚和我,师爷爷早就不知道跑到哪个林子里掏鸟窝去了。智能和尚推开一间禅房,进入房内,墙上挂了一个大大的‘禅’字,窗前的桌上放了几本经书,随手翻开一本经书,看了一段,正是《五灯会元》佛祖拈花一笑得典故。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什么话也不说。伸手从桌案上的花盆中,拿出一朵花,在手中不停地摆弄,好像在暗示下面的弟子什么。众弟子们谁也不懂释迦牟尼这个动作是代表着什么意思。这就是后来传说“释迦拈花”。
释迦牟尼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佛经中记载,迦叶看见释迦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宗教堂会,戒律极其严格。可就在这鸦雀无声的大会上,迦叶尊者竟然“噗嗤”轻笑出声,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微一笑,也是出乎常规的。这就是后来的“迦叶微笑”。 这师徒两人古怪离奇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再后来,释迦牟尼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种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的心态,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求,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与世长存——即所谓“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话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
放下手中的经书,踱步走到智能和尚身边,弯腰一揖。
“不知大师的承诺可否兑现?”
“自是可以。”
说着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小匣子,递了过来。接过匣子,打开暗扣,一股寒气迎面扑来,不由得精神一震。只见里面赫然放着一把巴掌大的匕首,捏起匕首,心中暗叹,果然是巧夺天工。薄如蝉翼的利刃,泛着莹莹的光亮,柄上镶满了绿豆大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