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成祖放弃三大卫引起的。长城以北,没有我方一兵一卒,等于敌人就在窗户底下。也曾经有人提议恢复大宁卫,屯重兵,东与辽东、西与宣府“声援相通”,有了这个重要屏障,北京的压力要小得多。
正如后人所说:“明初边备,自辽东而大宁、而开平、而宣府、而丰胜、而大同、而宁夏、而甘肃,东西延亘,指臂相依,称全盛焉。”理想的边防,就应该是这样子。可惜,要恢复大宁,起码要出精兵20万,而且还要打得好。兵从何来?将又安出?豪气今又安在?如今的明朝君臣,再不是成祖征漠北的那一代人了,压根就只能是说说而已。
当然,俺答也是生不逢时。他没有老祖宗成吉思汗那么好的运气。大明不是大宋,大明说什么也是一个强国,首都又在北方边境。成祖的这一决策,倒还没错。首都在边境,边境的武备相对就强。北京一有警,从各镇赶来勤王的兵到得也快。俺答纵是凶猛,每次也只能打到北京城下。北京拿不下来,往南也不能再进一步。
到隆庆初年,双方的强弱开始易位。由于朝廷已调谭纶总督蓟辽、保定;王崇古总督宣府、大同、山西;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地练兵;北边的防守稍有复苏。
既有名将镇守,又有张居正、高拱在上谋划调度,至隆庆四年,明虏之间的遭遇战,明军已是屡有斩获了。
可是,这片阴云何时能才能彻底驱散?
世代宿仇,不是轻易可以破解。以明朝目前的国力、兵力与士气,可能永远也别想“封狼居胥”了。
可是,张居正的一生,每一步都似乎有天助。隆庆四年九月,一个千年不遇的机会来了!
边境上突发了一个小小的事件,但是,它猛然间牵动了全局。
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漂亮女人。历史为她陡然改变了走向。
事情说破了,却十分搞笑。原来这是俺答家族里闹的一次桃色事件。
俺答的三儿子早年死了,留下一个孤儿叫“把汉那吉”(这名字又没给好好翻译)。这个小孙子,是奶奶、也就是俺答的老婆一手带大的。
把汉那吉长大后,娶了妻比吉。可是他又看中了姑姑的女儿——表妹“三娘子”。想必那三娘子一定是漂亮异常,聪明伶俐,同时又解风情,日后才可能惹出这么一场大祸来。
把汉那吉心满意足。但他没高兴多久,一顶铺天盖地的绿帽子就把他给扣住了。给他戴绿帽子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爷爷——老俺答。这三娘子是蒙古部落袄尔都司(即今鄂尔多斯)的公主,是俺答的长女所生,按说是俺答的亲外孙女。爷爷看上了外孙女,这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但按当时部落的风俗,这没什么,而且是两相情愿。完全符合李银河老师的私情合法“三原则”。
俺答公然娶了三娘子。
当然,这事情未免太离奇,于是也有第二个说法。即,把汉那吉长大后自聘了兔扯金的女儿。俺答却把他所聘的女孩,许嫁给了鄂尔多斯,这才惹恼了把汉那吉。但我个人认为,还是俺答看中了自己的外孙女比较像真实的历史。
被爷爷给抢了老婆,这是奇耻大辱啊,把汉那吉没去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把满腔怒火撒向了爷爷。一赌气,带了大老婆比吉和自己奶**丈夫(奶爸),一行8个人,跑到长城边,在大同镇的败胡堡叩关,要投降大明。
把汉那吉声称要去大同镇,指名要见大同巡抚方逢时。
在古代,这叫“降人”。降人到了,大明这边却有一阵慌乱。因为就这么几个势单力孤的降人,后面肯定会有大兵来追还,这不是要惹起战祸?收留还是不收留,众说不一。
巡抚方逢时不敢擅作主张,立刻转报宣大总督王崇古。
王崇古十分机敏,凭直觉感到转机来了。他认为当然可以收留,命方逢时“盛陈兵卫”迎接把汉进关。就这样,500名盔甲闪亮的汉家骑兵,把这倒霉小伙给迎进了巡抚衙门,当起了贵宾。官府对他们“优给衣食”(估计绸子衣服早就穿坏了),但不许乱走动,等于软禁了起来。
当时有部将谏阻王崇古:“一个孤竖,何足重轻,不如勿纳为是。”王崇古说:“这是奇货可居,为什么不收留呢?”
又有部将建议,不如斩首了算了,也挫一挫俺答的气焰。王崇古坚决反对,说,“一个胡人的小兔崽子,斩之何益?北虏内讧,老天送给了我这个把汉(怎么不多出几个三娘子?),正好以此肃清胡尘,说不定这就是停战的机会!”
张居正没有看错人,王崇古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