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1/4 页)
“这江南制造局好守么?”
问话的却是赵景云,华亭府民变之时,他因为曾经替乡民出头的缘故,侥幸未被抓起,而是放他离开。他几乎毫不犹豫地来到江南制造局正在建设之中的新船厂,他以为,这些啸聚之民成不了大事,唯一的活路便是北上过江,而北上就需要船,附近船只最多的就是江南制造局。
“没有问题。”胡义辰拍着胸脯道:“这几日你也瞧着了,咱们来地可都是经过战阵的,若是你不曾带来消息,那些逆民叛乱当日便来突袭,或有成功之可能,至于如今,就凭他们万把着乌合之众,我呸!”
与胡幽性格不一样,胡义辰要暴烈得多,他经过两次悬岛之战,这些年来他制造的战船从大宋海疆一直打到极东的东胜洲,说起话来自是底气十足。这也难怪,因为江南制造局中有些造船工艺需得对外保密的缘故,在选定船坞位置上,胡义辰便极重视安保,建船厂之前先建好了围墙。虽然这围墙并不高,可是对于昨天还是农民的叛乱来说,要攻破它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
更何况江南制造局的工人,在天子亲政以来,便开始大量使用流求初等学堂的毕业生,这些能写能算的少年,比起普通工人做起活来更精细,而且都受过军训,只要警哨一响,便立刻穿戴整齐成了合格的士兵。悬岛上留着的工人已经不多,大部分都转到此处来,全部人数加起过五千,至少可以拉出三千青壮,其中又有千余流求来的受过军训的骨干。
这便是流求普遍军训的好处,放在地方上,只要有一百名流求军训过地青壮,随时便可拉起几千有战斗力地人马。
赵景云在心中记下这一点,他在流求时最大的遗憾便是不曾关注近卫军的训练,如今越想越是后悔。
大宋炎黄元年九月三日,上海镇传来消息。盘踞于镇中许久的叛民,终于纠合出一支万余人地军队,出人意料的是,这支军队既不是攻向临安,也不是沿江西进,而是北上攻打江南制造局。
叛军出动之时,这个消息也传到了赵与莒手中,赵与莒不禁愕然。
钱斯杰是这支万人大军地总帅。看着这支稀稀拉拉的部队,他的面色极为难看。
兵贵神,只是这支部队的度实在让他难堪。
原本在八月底他便决定要攻打江南制造局,可是在如何出兵问题上,那个唐凡在赵贺面前数次进言,要求由他领兵出击。
“那厮定是以为不过攻打一座船场。自是手到擒来,故此要来分功。”钱斯杰极是厌恶地想。
这几日来投靠的人分外多了起来,而且有唐凡相助,赵贺不再象往常一样事事都得依赖于他,甚至隐隐有分他分权之意,这让钱斯杰甚为懊恼。大伙干的都是将脑袋别在腰带上地勾当,大事尚未成,便开始争权夺利,但是唐凡能说会道。又以一套天子礼仪捧得赵贺心花怒放。钱斯杰争不过他,吵了几天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他想用硬的除去这个唐凡,可唐凡又很机警,几乎从不外出,随时都与赵贺呆在一处。
最后又收到史嵩之催促之信。钱斯杰不得不与唐凡妥协,两人各领五千人马,一左一右夹击江南制造局,用唐凡得意洋洋的话来说,便是要来一个“双风贯耳。”
“无谋无胆地鼠辈!”钱斯杰恨恨地骂了一声。
自上海镇到江南制造局,不过就是三十里地,半天功夫便可以抵达,可是他们这些乌合之军,足足行了一天。却还只是走了一半。其中大半原因就要怪那个唐凡。什么“疾行百里必蹶上将军”,什么“先知敌而后行”。什么“先制于人后制人”,总之一大堆对地或不对的“兵法”,成串成串地从唐凡口中滔滔不绝地溜出来,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读过几本兵书一般。钱斯杰出身行伍,虽然也曾读过些书,但对于这种文不成武不就地所谓儒士最为反感,故此很瞧不起他。但两军共出,若只是他一方出兵,兵力便嫌不足,钱斯杰也只能由他。
这也使得他们到了九月四日才兵临江南制造局。
“郑子希,情形如何?”
江南制造局的负责人是胡义辰,但负责指挥的却不是他,而是一个姓郑名冠群字子希的,胡义辰每次提及他来便笑,这让赵景云很是不解,后来才从来自流求的工人口中得知,这位郑子希到江南制造局来还有一番典故,他自流求护卫队退伍之后,因为曾经参加过数次大战,颇立有战功,有权挑选自己的职务,他毫不犹豫地便选了纺织厂中的一职,因为听说这个职务可以接解到所有纺织厂女工。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专门管理流求纺织厂女工生育的职务,便又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