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春至,夏末(第1/2 页)
冰川融化,水流湍急带走浮冰,刮着浅滩沙石,两岸青芽冒出黄土,一点点铺满漫山遍野……
春至。
“铃铃铃。”
清脆铃声响起瞬间,啃着草的兔子钻丛林,等着声音远离才探头,只能看到一辆自行车的车尾,后座是防水的青布袋。
山野小路后是袅袅炊烟的村落,田野青苗一茬茬,绿油油的,瞧着就欢喜。
邮递员带来喜悦信息。
“嗨,通知书到了!”
“什么!”
恢复高考第一年,下乡知青跟城里职工,往届同届高中生踊跃报名,最终统计那一年共有五百七十万人报名,而竞争激烈,录用人数5。
而高考考生里,杜瀚、丁辉、江娴等知青凭借优异成绩考上大学,贺州因半路拉肚子遗憾错过考试。村里那中下游的学生里成绩得到跃升,两位考上大学,一位考上大专。
而半途退出者名落孙山,令人唏嘘。
“建国,恭喜啊!”
“同喜同喜。”
李建国春风得意,遇见谁都是面露微笑,心情非一般好。世代务农参军的家里出一名大学生,谁不说一句祖坟冒青烟?
人逢喜事精神爽!
而一个小小山村出了n只“凤凰”的事情爆出,县里领导甚至直接赞美他管理有方,可谓狠狠长脸,黄田村何明提着两坛酒偷偷灌醉李建国,再打听方法。
谁家没个想考大学的晚辈,亲戚呢?
“建国,说说咋做到的。”
李家村摆酒庆祝,有的大大方方祝贺,有的则是默默咽下一颗酸柠檬,啥味只有自己清楚。
“……”
知青有喜有悲,而杜瀚确实是一群人里考得最高的,最终收到京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等白雪消融,春意盎然的季节再离开s县。
久聚终需一别。
年复一年,旧的知青离开而新知青再次到李家村,贺州属于倒霉蛋,第一届高考直接拉肚子,当时看卷面视野里一片朦朦胧胧,因此只得继续呆着。
由于李村上岸多人,新一批知青非常积极挑选李家村,而种田的辛苦不是谁都能承担的,有些知青默默收起玩笑心态,专注干活,有的则是受不了辛苦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想办法离开。
事情照着自然规律发展着,随着时间逐渐流逝,转眼再是六月。
失败的知青跟上届考生希望卷土重来,再创辉煌,而李建国自上次得到领导表扬,愿意行点方便。
1978年暑假前夕,烈日高悬,蝉鸣声声……
“热死人了,咋一直没出来啊?”
“等着吧。”
最易躁动的天,桐木中学周围聚满家长,有职工、农民、知青等等,有的独自一人,有的整家赶到。
李建国坐着拖拉机驾驶位,牢牢霸占着最佳观赏点,隔壁牛车李老伯摇着铃铛,车上是考生亲友。
点着观音痣跟年画娃娃的小孩嚼着大白兔奶糖,手里抱着一束灿烂野花,左右瞧瞧,圆溜溜的眼睛跟黑葡萄一样明亮。
“三姨,九九呢?”
“里面呢。”
李珍珠俯身摸摸乐乐脑袋,再亲亲:“累了吗,三姨带你到处转转,等下再回?”
“不要,等九九。”
“你个鬼灵精,就知道找舅舅。”
考试时间漫长,头顶炎炎烈日,有人差点中暑。有的瞧着时间尚早,干脆到阴凉点坐着,再扇扇蒲扇。
“瓜子,冰棍,饮料……”
小贩抱着泡沫保温箱吆喝一两声。70年代末国家政策明显宽松些,集市简单交易行为不算投机倒把,而大街小巷逐渐增添一些摊贩身影。
“来一瓶饮料!”
“我要两瓶!”
很快,小贩的解渴的东西卖光,而不久,再有另一些零售商贩带着东西而来,而李建国跟周娟等人同样渴,问同行人喝饮料还是冰棍,再排队。
一颗颗汗珠滚落泥土,臭酸汗味弥漫,引得周围人更烦躁,不禁推攘往前挤,甚至爆发争执。
考场前面有警卫守着,瞧情况特意调解。
“禁止喧哗。”
警察的威慑有点强,人群安静,再不久,“铃铃铃”的声音回荡,里面隐隐约约传出声音。
“考试结束!请考生停止作答……”
话音未落,围观者眼睛紧紧盯着考场门口,眼神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