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问诊的讲解视频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LOL:我的BUFF会不断刷新我!开局三个天赋技能太多了SS级天赋,代价是变成女生?领主:我愿建立一方乐土王屠霸业心火沸腾你为什么不打篮球?球神双职业,无限重置,阁下如何应对LOL:我真不是演员啊!第四天灾:玩家对抗玩的就是真实足球教练,我选择国足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霸球道绽放于冬网游三国:从南海开始,虎视天下网游大神饶了我规则怪谈:贫僧唐三藏,百无禁忌!我的世界之开局无限资源

不能仅仅根据某些人的几句话,仅仅根据个别的几个例子,而要使用社会学的方法,用证据来说话。很多学者都说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强调集体,实际真是如此吗?根据是什么?然后再和别国做比较,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

以前我们比较多的是用毛泽东所倡导的典型的调查研究,找出来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但问题是,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如果要找典型,永远可以随心所欲地找到各种类型的典型。比如学生厌学,我给你找一个勤学的典型,说富人为富不仁,我给你找一个富而慈善的人。以前还有一个理论,说要区分主流和支流,你看到这么多其实只是支流,我举出的例子虽然少,但却是主流。你说社会道德不行了,我找几个拾金不昧来给你看看,这才是主流。用毛主席的话来说,要分清一个手指和九个手指,可是谁有资格分清一个手指和九个手指呢?那就是最高领导。

由于我们今天的情况,就可以想到历史的情况。历史上很多记载,到底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实际,这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如果我们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充分去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人群的特征,这才是真正我们要讨论的所谓国民性,或者所谓地域性。

文化的优劣关键在是否适应环境

中国历史上说的华夏诸族,是以黄河中下流地区为基础形成并逐步扩展的。它的生产方式基础是农业生产,有很多观念就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我们以前老是讨论中国儒家文化对或错,其实一种文化能沿袭这么多年,就证明它适应了这个社会。特别明显的,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外来的民族入主中原,他们开始希望用自己的文化来取代中原的,但都没有成功。军事上的征服者一次又一次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道理很简单,地理环境改变了,维持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得不偿失。比如说鲜卑,南迁到山西大同,曾经想开辟大量的牧地,但后来发现,牛羊到了那里是长不好的。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2)

西汉时,中行说受汉文帝派遣出使匈奴,后来投降了匈奴。汉朝使者说匈奴不尊重老人,把最好的衣食都给了青壮年,中行说就说,汉人家里的孩子要去当兵,也是把最好的衣服给他穿、最好的食品带走,汉使说对啊,中行说就说那不是跟我们一样吗?匈奴人年纪大了打不了仗,让年轻力壮的人吃一点好的不是跟你们一样吗?汉使说匈奴没有礼仪,男女老少都是睡在一个帐篷里,中行说就说,我们没有汉人这么多钱,我们睡在一个帐篷里有什么关系呢?

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化的优劣,关键在于是否找到适应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环境有了变化,当然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再死守这一点就不对了。到了宋朝开始,历代特别强调寡妇守节了,甚至出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言论,这难道仅仅是道德观念吗?不要忘记,宋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此后人口不断增加,到了明朝的最高峰是2亿,到了鸦片战争之前是4亿,太平天国之前是4�3亿。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希望少生,于是道德就占了上风,寡妇不能改嫁,甚至还没有结婚丈夫死了也希望你守节,这是对社会有利的,正好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天下观到世界观

如果我们从小范围讲,汉族生活的农业地区有没有共同性呢?我认为是有的,简单归纳起来,集中反映在其天下观、伦理观、义利观和宗教观中。

首先来谈天下观。今天我们比较多讲的是世界观,但是在古代是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古代说的是天下。中国自古以来,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中国在天下中心的范围,而其他的周围都是“夷”。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越是靠近中间越是了不得,那是中原,在今天洛阳一带。如果边疆什么地方发达了,也会自称“小中原”。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越南、朝鲜等,甚至是日本。越南说自己是“小中华”,或是“南天中华”,越南的旧王宫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匾额。

唐朝时的长安像是个国际城市,各种各样的外国人都有很多,但是唐朝有没有派人出去留学呢?没有,去印度取经的玄奘是偷渡出去的。宋朝时,泉州已经形成了*人的社区,也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但是基本上也只是人家来我们不出去的。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最好,出去干什么?

这种观念一直到明朝、清朝都是如此。乾隆皇帝赐给英国使者的诏书里,还是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无有”,天朝什么都有,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帝心独宠逆天庶女:胖妃要休夫老攻总以为我把他当替身天生赢家[古穿今]绝色宫女是王妃树欲静而风不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