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2/4 页)
鼓掌之余,几乎每一个人都意识到风向在变。
杨少宗不可能是无意识的放话,如果是以前,他只可能是做一个经济学家说两句建议,现在不对了,他是中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背后是有人在指点的。
不对啊。
国家政策的发展风向要变!
杨少宗并不在乎大家心里是怎么想,他只是负责放风,现在,他才刚开始,真材实料的东西现在才慢慢端出来,当着各省资产管理公司老总和记者的面,他开始全面的分析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一些大家感觉很不好解决的焦点问题,分析国内人均收入和物价指数。
所有的道理分析完,他最终的结论就是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平衡导致了种种不利的因素,对于中国经济长远稳定的可持续xìng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这个时候,他开始谈了一系列很新颖的词,提到了“可持续xìng的平衡发展观”和“西南大建设”等等话题。
他这一系列的爆料绝对是重量级,直接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号角。
一个从1998年开始,属于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新时代,新思潮,新思想——和谐稳定的长期发展观、平衡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此时距离新年钟声只有3天时间,12月27日。
12…27资管会就这样的写入了历史的舞台,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经济打上了杨少宗的烙印。
毫无疑问,杨少宗的这一次放风很顺利,mō索着感觉各省的反应都还是很积极后,《新华日报》刊发了新的评,正式将“可持续xìng的平衡发展观”推向了整个中国舆论界。
这个时候,只要是身在政治世界中的中国***体都能感觉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变化。
这是杨少宗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的第一个大政策会议结束后,杨少宗和容总理有过一次会晤,他个人的意见是在所有的大发展策略中,“西南大建设”是最容易有效果的,而“中部崛起”、“东北大复兴”、“西部大开发”都比较难见效果,东北的基础虽然比较好,历史遗留的问题还是比较重的。
如果从整个宏观经济的重要xìng而言,东北大复兴恰恰是最重要的,他的建议是“西南大建设”和“东北大复兴”一起抓,但是,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同样要做,没有必要在中央层面做出太多的分化,中央方面不适合去集中精力抓某个地区的经济崛起,还是要做平衡式的发展,市场更偏重于哪个方面,中央投入就相对少一点,市场不偏重的地方才中央投入应该加大的地区。
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杨少宗只给出六个字——多积粮,缓称王。
发展速度还是要降下来,不要过快的挑战美国的神经和防卫线,要将基础打牢固,要将主要力量和资本都吸引到高科技领域,要将房地产的利润率打下去,坚决将自由市场的资本吸引到工业领域,加快工业建设,加快工业的产业提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教育的投入。
发展应该相对要慢一点,发展的慢,才能将工作做得细致一点,面对的问题才能更少一点。
为此,杨少宗给出的另一个完整点的思路是“相对较低的工资,相对较高的福利”,简单的说,中国要在长期时间段内尽可能的让国民整体工资水平相当于马来西亚的水平,而国民整体福利水平相当于新加坡。
如果中国能做到这一点,中国就赢了。
整体福利包括哪些领域,很简单,医疗、教育、住房、养老,中央将1/3的财政拿出来用于整体福利,而将基础建设和高科技产业等等投入转移给自由市场,让市场自由融资去投入,中央只是要用政策去引导,去协调。!。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亚洲经济教父
1999年1月6日,中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被改设为中国国家经济研究院,实际的权威xìng进一步放大,大权在握的杨少宗被中央特批给予了正部级的待遇。
在经过一系列的考虑后,杨少宗和杨小凯联名给198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m…布坎南教授写了一封邀请信,正式邀请布坎南教授到中国国家经济研究院担任经济顾问。
之所以邀请詹姆斯…m…布坎南,而不是事先预期的克鲁格曼等人,一是克鲁格曼此时还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地位不够震撼,即使来了也不会被中央的那些高层信任。
詹姆斯…m…布坎南的特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