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页)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李知府点评道:“好诗,好诗,果然不愧是杜相赞赏的奇才。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应时应景,正好渲染出了当时五大商行的人雨骤风狂的气势,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好心境,遇事处乱不惊。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狂风骤雨中照常徐徐行步,正好呼应了当时他从一楼到三楼一关又一关稳步前行,不为强大的敌人所干扰的披荆斩棘,随即又用“谁怕”二字来渲染了他勇往直前的勇气。“何妨”二字又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了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比喻小家奴人竹杖芒鞋,身份低微,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小家奴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李知府又问:“此诗何名?”
陈平的声音从城外传来:“定风波。。。”
“定风波?”
李知府喃喃自语,再看一眼后面黑压压追上来的人,又想到之前杨家面临的困难,忽而扬天大笑:“哈哈。。。定风波,好一个定风波。。。”
第一卷完,明天进入第二卷,求打赏,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雏鹰初长成(一)
第九十章雏鹰初长成(一)
光阴有脚,一转眼,已经是五年之后,时历武朝三百零八年的九月。
正是天高云阔,丹桂飘香的季节。
百舸争流,帆影如织,这天一大早,打落河县的城东码头来了三个腰挺背直,煞气暗藏,却偏生又穿着华贵,一身富商打扮的精壮男子。
出了路引,入得城来,三人也不闲逛,而是专挑整个落河县城里的粮食铺子进出。
主街张家粮食铺子的掌柜迎来送往,今天这笔买卖是他开门十多年来做得最为爽利的一次,二十文钱一斤的生谷,连个价都没还一次,张口就是一千旦,还提前付足银子,说是十天之后送到城东码头装船。
有钱谁不知道赚?可奈何张家粮食铺子就是搜个底朝天也拿不出一千旦粮食出来啊!
张掌柜只好无奈道:“三位老板这么大的生意小店怕是有心无力了,不瞒三位老板,小店的存货满打满算也最多不过一百旦,咱们落河县城里的粮食,十有七八都被城南的杨家收购了,三位老板可以去前面杨家的粮食铺子看看。。。”
那三个男子也不多说,其中一个丢了几块银饼子到张掌柜手里,大袖一挥,三人已经出了铺子声音才传来:“一百旦就一百旦,十天之后,还劳烦掌柜的将粮食送到城东码头。。。”
张掌柜站在门边,看着这三人渐渐消失在人群里,又看了看手里货真价实的银饼子,这心里一阵忐忑,眉心也没来由的跳了一下,嘀咕道:“商人?一不讨价还价,二不钱货两清,先付清了银子,也不立字据,难倒就不怕我赖账?生意有这么做的吗?”
不管店大店小,这三人一个都没落下,差不多午时左右,照这三人的速度,便已经将整个落河县城里卖粮食的铺子全都跑了一圈。
主街中段一个叫做客聚来的的饭店里,三人叫了几个小菜坐下,其中一人说道:“大哥,咱们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啊,这些粮食铺子的粮食都太少,多的两三百旦,小的几十旦,看来咱们还得去和他们说的那个城南的杨家手里才能买到大批的粮食。。。”
三人正说着话,铺子里走进来一个满身补丁,头发凌乱,偏生小脸却又红润娇嫩,个子只有齐腰这么高的小女孩儿。
这小女孩儿刚刚从大门口跨进来,身后立刻咕噜咕噜的冲进来了一头七尺多长的大肥猪。
大肥猪不奇怪,关键是这头肥颤颤的大肥猪还穿了衣服,同样的满是补丁,衣服上还沾了不少的泥,除了那一身的肥肉之外,无一不透露着一种穷酸的凄惨。
这?
应该是小乞儿捡的一头猪,一直要饭养这么大的吧?
这年头乞丐多了去了,三人也是见怪不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