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叛乱(二)(第2/4 页)
马当先就冲了出去直取臧质,身后的五千精骑也不甘示弱,紧跟着排出了锋矢阵型,以刘季之为箭头硬生生的扎向臧质的一万军队。虽然人数少了一半,但是气势上并不输给对方,刘诞的人马有自己的骄傲,他们一向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强军,以一当十不成问题。在这里他们自动忽略了皇帝陛下直属的亲军和某位姓杨将领的部队,不是他们骄傲,实在是杨某人过分低调,以至于包括刘诞自己都忽略了这个比自己大了几岁的“文坛名宿”。
不管怎么说,以一当十都不怕,何况以一当二,这支部队带着风带着闪电义无反顾的冲向敌阵,要把这些不开眼的军队撕成碎块。
骑兵对冲的时候速度是第一位的,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在这一点上臧质的反应就慢了半拍,他也是大意了,万也没想到刘季之这么点人就敢硬冲自己的大队。等他反应过来就已经来不及了,仓促提枪应战,当啷一声,两个人一撞而过,臧质被差一点打落马下,刘季之呼啸而过,他身后的骑兵跟着也是冲杀而过,毫不留情的把臧质大军撕开了一个血口子。骑兵的战斗最害怕就是这样,一旦气势形成,那就锐不可当,而被撕开的口子就会无限制的扩大,仅仅过去了一刻钟,刘季之就把敌人撕成了两半,杀开了一条通路。那可是一万人,很多人看小说,动辄十几万几十万,那其实是不可能的,别的不知道,你上中学的时候,自己想想看,一个年级几百上千人做广播操那就多大一片,更何况是上万人,一个操场根本放不下的(打仗不是栽树,人和人之间是有距离的,不能按一个人一平方尺那样计算)。所以,看起来简单实际很困难,但是这很困难的事情还是被刘季之做到了。
刘季之杀穿了敌阵,看到面前再无一个站立的敌军,不由得神清气爽,举枪怒吼,身后的四千多人也跟着齐声怒吼,声震四野。刘季之拨马转身,划了一道弧线,再次从另一侧杀入了敌阵。
古代作战,最害怕的就是敌人从侧面后面进攻,因为他们好多人对于队列并不熟悉,都是些大字不识的农夫出身,好多人根本搞不清楚左右,为啥我们现在军训要花很长时间训练向左转向右转?因为行动一致真的太难了,几百人的阵列就很难,成千上万人有左转的有右转的,那肯定乱套了,我们的学生们可是从小体育课一直练出来的,比起古代士兵来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还净出洋相了,何况是古代的士兵们。所以被人侧面攻击的时候根本无法转向或者说来不及转向,只能任人宰割。
虽然说臧质也是骑兵,也可以转向,但是那需要一个条件,就是脱离战斗,才能够让自己的部队奔跑起来在奔跑中调整方向,很明显,刘季之不配合,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变向,所以当臧质试图利用奔跑来变阵的时候,就彻底崩盘了,士兵们不明就里,以为是叫自己撤退,于是乎遭遇战变成了追击战,臧质的军队崩溃了。
等臧质反应过来,想要扭转局面的时候,败势已成,无力回天了,就这样,五千人(其实只剩下四千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像赶鸭子一样追着这一万人(或者,八千人?)一路砍杀,刘季之很会打仗,就和敌人不远不近的保持着距离,防止敌人反扑,就这样保持着无形的压力,一路压迫下去,让敌人不得不亡命奔逃,甚至为了逃命砍杀前边拦路的友军,一路追下去除了一开始的血战之外,基本上敌人都是死于自相残杀,刘季之就是跟着捡便宜,不断的干掉落单的敌军,就这样追了两天,刘季之并不累,他还保持着队形,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天亮了接着追击,就这样两天也走了三天的路程(逃命当然比行军速度快多了)终于追着敌人来到了刘义宣的侧翼。(不是后方,因为后方是城市,而且,其实此时的刘义宣的后方也杀来了两支部队,杨荟的青州兵和沈庆之的洛州兵,只是还没有被发现)
臧质的人糊里糊涂的被追了回来,眼看着自家的大营,心说可算到家了,再也保持不了淡定,就连主将臧质都是热泪盈眶,终于不用做俘虏了,发一声喊,没命的冲向自家的大营。
他们到了家了,家里的人可就懵了,根本搞不清楚状况,一看乌泱泱一大片来了很多衣衫破烂的士兵,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脏兮兮的,有的骑马有的步行,还有的一马双跨,总之什么样的都有呐喊着冲向自己的大营,这是敌人偷袭吗?
“放箭!”把守营盘的正是刘义宣,他可不管那一套,谁敢冲击大营就杀无赦。一顿乱箭射向了臧质,这一下子就把臧质搞懵了,赶紧用兵器拨打箭矢,一边大喊:“本官乃是臧质,谁敢射我!”声音嘶哑而凄厉,宛若夜枭悲鸣。
“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