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钟离权(第1/4 页)
第二天,杨小瓜与陆平、陆展两父子在山庄十里外洒泪而别,做足了戏份。大队人马这次就不用遵守一日三十里的战时方略了,大军飞速前进直奔杨家堡。走到了半路,杨小瓜跟杨荟打了招呼,自己带着亲兵悄无声息的离开大队,直奔海边而去,当然,这队人马中也包括了一个矮壮罗圈腿的络腮胡子,正是北魏新任讨虏将军拓跋燕。
这十几个人都是一人四马,跑起来不用吝惜马力,一天就跑了百里左右。然后,来到了一座小镇,计算下路程,离莱州湾的海港也只有一天的距离了,大家牵马进了镇子,打算找个客栈修整一下。
进来一看,这个小镇好繁华呀,做买做卖,拉车担担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拓跋燕不由得赞叹道,这小小一个镇子的繁华都快赶上洛阳了。
说话间,来到了中心街道,一看街道两侧全都是饭馆儿,有两家特别突出,临街而立,都是三层小楼,远远地有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两家饭店面对面开着,一家叫登瀛楼,一家叫朋来居,门口的伙计不断的拉客人进店吃饭,显得极其热情,同时还直接贬低对门的菜式不好,不如自己家,山东人嗓门大,说着说着还捋胳膊挽袖子,颇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架势,让外来客人看了十分的有趣。
杨小瓜问拓跋燕,“主随客便,今天我请客,你喜欢吃哪一家?”
拓跋燕站住了,定睛观瞧,只见这一边,酒楼上高高挂起一个牌匾,上书登瀛楼三个大字,这字写的龙飞凤舞,颇有书圣的风采,底下还有一行小字,写着“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字样,让人感觉颇有深意。街对面的是朋来居,也有一个大牌子写着朋来居的字样,这书法与书圣却是不同,写的是笔画银钩,入木三分,却不知是何人的手笔,也有一行小字,写的是论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是文气十足。
两边看来看去,拓跋燕犯了选择困难症,站在街边不知道去哪里好。杨小瓜笑了笑,问他:“你想吃海货还是普通菜式?”
“嗯,来到青州,还是吃点海货吧,普通菜式在家里吃腻了。”
此言一出,登瀛楼的伙计听见了,他早看这一行人器宇不凡,十个人四十匹马,明显不是普通人,也就是这里,街面繁华,各色人等都有,好多商人在莱州做生意,若是在别的地方,就会被人围观了。他赶紧上来牵住了拓跋燕的马缰绳,“这位客官,您算是来着了,小店最擅长的就是各色海鲜,包您吃了喜欢。”说着不待拓跋燕回话,直接冲里面喊:“十位客官,楼上雅座请。”
拓跋燕一看,也就不再犹豫,跟着里边的迎宾进了大堂,杨小瓜使个眼色,卫士们牵马在伙计的引领下去了马厩,有一个亲兵负责看马,其余人跟着一起上楼。迎宾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长得虎头虎脑的,眼光灵动,看来也不是俗人。这小伙子领着几个人来到楼上一个雅间坐下,开口道:“几位客官吃点什么?”
杨小瓜笑了笑,“你把菜谱拿来吧。”打开看了看随便点了葱烧海参、芙蓉鸡片、一品豆腐、锅塌黄鱼、红烧大虾、清蒸鲍鱼、鱿鱼卷、乌鱼蛋汤,然后叫了一只烤羊腿。出门在外不敢喝酒,就叫了十五斤烙饼做主食,吩咐给楼下看马的侍卫送一只烧鸡,一张大饼,三根大葱,还有面酱外加一海碗小米粥。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等着上菜。这家酒楼的每一层都接待不同的客人,一般普通的客人是大堂散座,二楼是有些身份的,三楼是贵客。他们在三楼,自然待遇也不同,上菜要快很多,不一会儿,七个碟子八个碗,摆了满满一桌。
大家跑了一天了,早就饿得饥肠辘辘,虽然说半路上也吃了干粮,但是那个东西也只能维持一下生命的基本需求,口腹之欲什么的显然是不行的。一看见菜来了,大家拿上筷子就开始战斗,拓跋燕一边吃一边呜噜呜噜地赞不绝口:“真的不错呀,这海参烧的滋味十足,哇,连豆腐都这么有味道,这家登瀛楼比我以前吃过的都好吃十倍,这么好吃的馆子,为啥要开在这里,我在洛阳怎么就吃不到。”
“你算了吧,谁不知道你们那些鲜卑贵族都是什么尿性,要是开在洛阳,没有个达官显贵撑腰,一个个的怕是要把店铺连皮带骨头都吞了去吧。”杨小瓜毫不犹豫的讽刺。
“扎心了老铁,我们鲜卑人都是诚实可靠小郎君,怎么可能像你说的那样卑鄙无耻。”拓跋燕不服气。
“你自己拍良心想想吧,我才懒得和你争论。”杨小瓜一脸不屑。
两个人正自唇枪舌剑的互相讥讽,忽然楼下乱了起来,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