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安葬石勒 平定内乱(第1/4 页)
就在石弘继位的第二天七月二十三日夜里,中山王石虎、皇上石弘和已是皇太后的刘二丫等人一起做出决定:将先皇石勒偷偷埋葬。
当时,他们一共命人组成了八支送葬队伍,抬了八口棺材从襄国的四门出发,朝东、西、南、北和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个方向前进,并且都将棺材埋在了山谷的深处。无人清楚哪个棺材里装的是石勒。
十二天后,石虎才为石勒正式发丧。
石弘在石虎的逼迫下下旨杀死程遐、徐光。
少年将军冉闵跑来告诉石虎,说:“中山王殿下,有情况了。”
石虎说:“你都监视好几个月了,也没啥异常情况啊!”
冉闵说:“是的殿下。末将率兵奉命监视各寺院几个月来,见各寺院庙门紧闭,很少有僧侣进出。但是今日发现,净土寺一大早山门大开,跟平常大不相同,所以末将前来禀报。”
石虎哈哈大笑:“我还以为出啥大问题了呢,原来只是净土寺庙门打开了啊?你要是说今日开门不正常的话,那他们几个月一直大门紧闭,就正常吗?哈哈哈……本王也该去见见那位圣僧了。”
石虎等人来到净土寺门口,却见佛图澄带领几名弟子已经从寺门口迎了出来。
佛图澄双手合十,缓缓说道:“老衲不知中山王殿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石虎又是哈哈大笑:“神僧言重了。天下哪里会有圣僧不能预知的事情呢?”
佛图澄微微一笑:“中山王今日一游,是打从这里路过呢,还是专门看望老衲的呢?”
石虎说道:“当然是专门拜望圣僧的,是来请神僧主持一个大事的。”
佛图澄说道:“如果老衲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今日为先帝超度亡灵的仪式吧?”
石虎没有感到吃惊,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想这次只是让神僧稍微辛苦一下,过一段时间之后,圣僧将会大有作为啊,本王将会给您多加一些功课,到时候圣僧不会推辞吧?”
佛图澄扫了石虎一眼,两眼望着炎炎夏日天空中漂浮的团团云雾,循循善诱:“阿弥陀佛!老衲说过多次,贫僧不远万里,来到东土,就是为了普度众生、弘扬佛法。只要为了苍生百姓,老衲多做一些功课又有何妨?老衲还是希望朝廷和王室都能相安无事、对黎民百姓减少杀戮为好,圣僧又怎么能推辞中山王赐给的造福百姓的缘分和机会呢?”
中山王石虎听罢佛图澄的言论,连连点头:“是的,是的。圣僧保重,本王告辞!”便带领手下匆匆离去。
先帝石勒的丧礼非常隆重,仪仗护卫齐备,朝廷专门选派了六十名大臣的子弟做挽歌郎,360名佛教弟子专门跟随着佛图澄大师进行了超度。
送丧的队伍连绵几十公里,成千上万人哭天抢地,怀着感恩之心送别好皇帝石勒。最后将一口空棺埋葬在襄国城外三十里外的一块荒地上,历史上称为“虚葬”,这处陵墓称为高平陵(今邢台县百泉村附近,在东高村、西高村、南高村之间)。石勒谥号明帝,庙号为高祖。
清光绪七年版《榆社县志》载:赵王石勒墓,在县北二十五里赵王村,墓东有庙。赵王村即因村有赵王石勒墓而得名。榆社民间传说,石勒出殡时,赵国四处发丧,四地起坟,赵王村附近的仰天村也是因气断身亡的石勒仰卧朝天,更名于仰天。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为了纪念这位皇帝,建造他的坟墓和“赵王庙”、“赵公庙”等不计其数。
后人有诗为证:
“都门长啸气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夜葬山谷谁得见,至今犹有守坟僧。”
(元代翰林侍读学士、陵川人郝经《石勒墓》诗)
“怒涛声震岭前松,遗恨分明寄此峰。才略空轻前代鹿,山河犹属渡江龙。英雄旧迹残碑在,客里飘蓬古墓逢。莫对荒坟便惆怅,晋家陵寝付耕农。”
(晚清诗人张祖志曾《过赵王墓》诗)
“寂寞荒坟列远皋,临风酌酒吊英豪。丈夫行霸轻曹马,桑梓多情学汉高。逐鹿漫夸光武比,得人时念右侯劳。汉书读罢增惆怅,成败能知愧我曹。”
“山村古庙胜荒凉,丰沛流离意未忘。石虎养成终失计,金牛末造覆偏方。虚埋文物传疑冢,建策纵横自武乡。千载北原山下路,犹疑铁骑趣严装。”
(晚清张其信《赵王墓》诗两首)
“倚啸东门便不凡,乘时逐鹿到崤函。北原铁骑今销歇,墓木萧萧向桧松。”
(清代上海人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