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王导以宽 陶侃免战(第2/3 页)
事后,吃饱了撑得没事干,便特意拜访王导。他对王导说:“朝廷恐怕要为王公加九锡了。”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礼含文嘉》曰:“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ju)鬯(chang)。”
由于蔡谟表情严肃,王导以为是真的,便说:“不行不行,我王导何德何能啊,我会绝对推辞的。”
蔡谟又说:“我没听说过皇帝还要赏赐别的什么东西,只知道有短辕的牛车,长柄的麈尾。”以此取笑王导驱策牛车的狼狈相。
王导这才知道是在取笑他。一向大度的王导此时也恼羞成怒了,他说:“我和各位贤能一起在洛阳游玩时,哪里听说过这个蔡克的儿子!”
言外之意还不是:你这个小字辈哪里有资格跟老夫开这样的玩笑呢?你还是到一边擦擦鼻子玩去吧!
皇上给王导加不加九锡,这都不是事儿,但皇帝对王导的尊重那确实是举世罕见的。
公元331年(咸和六年)冬,举行冬祭,下诏将祭品送给王导,并说“不必下拜。”王导连连推辞不敢承受。皇帝在给王导的诏书上总是写着“惶恐地说”这样的话,中书省起草的诏书,对王导则称“敬问”,这以后就成了定规。后来每年正月初一,王导入朝,成帝还亲自起来迎接。
当时天下大旱,王导便上疏请求退职。但是皇帝下诏说:“圣明的君主管理天下,行动都要合乎天道,举止不能偏离了规则,这才能使人伦肃整,万物生长顺利。朕肩负祖宗基业的重任,受着王公的推举辅佐,但不能继承仰接古圣王的遗风,使宇宙万物平安,造成天旱日久,万民忧愁怨胥,国家的不幸,责任在朕一人。
“郡公贤明通慧,精于道博于理,才志弘大深远,功盖四海,辅助朝政已有三代,国家之典则没有废亡,都是由于郡公像仲山甫那样辅佐的结果。而现在贬低自己的功绩,引咎自责。如果把皇帝的过失,移给宰辅大臣来承担,这更会增加朕的过错。国家治理的万千事机,不可一日不理,明公应该放下谦虚礼让的个人品节,而承担起治世经国的大任。”
王导坚决地推让,朝廷数次下诏恳请,然后才继续执掌朝政。
王导平素俭朴寡欲,仓中没有积蓄的粮米,穿衣不同时穿两件帛衣。成帝知道后,送给他很多布匹,以供他私人开支。王导体弱患病,出席不了朝会,成帝就亲自到他府中,置酒设乐,然后用舆车将他接到殿里,成帝就是这样敬重尊崇他。
当时朝廷财政枯竭库藏空虚,只有粗丝布几千端,出售到市上却无人购买,因而朝廷开支非常困难。
王导急中生智,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贤都用这种粗布做衣裳,于是人们纷纷仿效他们也穿这种衣服,这些布匹的价钱一下子就贵了起来。然后让主管粗布的人拿到市场去卖,每端布卖到一两金。于是王导更加受人仰慕。
但是陶侃对王导依然不服气,别的大臣对王导的不满可能不好意思表示出来,他陶侃可是既能说出来,又能做出来。
梅颐,字仲真。他担任豫章郡太守时,犯了罪,司徒王导派人去逮捕了他。陶侃对长史殷羡说:“天子还年轻,政令都由大臣发出;王公既然能逮捕人,我陶公为什么就不能放人!这个梅颐当年在王敦要杀我的时候,救过我,我有恩必报。就请你辛苦一趟吧。”于是派殷羡带上几百人到江口把梅颐夺了过来。
陶侃写了一封信给郗鉴,说了自己想要入京“兵谏”,要求废掉王导的意思,以此征求郗鉴的意见。
按说陶侃作为荆州、江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其军事实力早已超过当年的苏峻、王敦了,为什么反而不如王敦、苏峻起兵那样痛快呢?
这是因为情况变化了——自从公元329年(咸和四年),徐州刺史郗鉴移驻京口,京口遂成长江下游重镇。京口距建康仅二百余里,便于接应,从而大大加强了建康的实力。所以陶侃要想起事,必须征得郗鉴的同意。
就在这天夜里黎明时分,陶侃大人偶得一梦:
他梦见自己生长出了八个翅膀,竟然朝天上飞去。
飞呀飞,飞呀飞,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终于到了天庭。
他走走转转,发觉天庭大门一重又一重,他就直闯而入。
哦,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