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年来业内唯一成立的一家集团化公司,并且为它的股东们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2010年4月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中,阳光保险更是“一掷千金”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 000万元,充分体现了在灾难面前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言(3)
在短暂的5年间,阳光保险不断成长,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 200多家分支机构,它不但把业务拓展到了中国内地的几乎每一个县城,而且巧妙地实施了“走出去”的海外战略,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犹如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为中国的企业保驾护航。
在行业起步阶段,企业难免会周期性地陷入一种“发展怪圈”的噩梦中。具体到保险行业,就是随着竞争不断加剧,保险公司会采取降低保险费(也就是变相降价)的方式以维持或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最终,整个行业就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乃至遭遇重挫。但张维功和他所带领的阳光保险对此早有准备和防范。寻找到蓝海市场并建立“红黄蓝赢利模式”,成为阳光保险快速赢利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拉姆·查兰的《执行》一书中有一个不太引人关注的观点:执行无力不是认知问题而是情感问题,公司和经理人执行乏力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执行的激情。没有执行的激情,再完善的流程也只能是一架没有加油的引擎,而对目标近乎偏执的坚持和对过程近乎苛刻的打磨,正是激情的显像与执行的注脚。没有近乎狂热的执行力,就不会有阳光保险今天的成长之道;没有对目标高调和做事低调的清醒认知与执著,就不会有张维功为阳光保险所系上的保险砝码。
阳光保险的成长速度为它的员工们提供了无限的成长机遇,在阳光保险,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敢于承担风险的人,不仅是对自己所承保的客户承担风险,在其他商业决策上也是如此。在不断将业务扩展到不同区域的过程中,张维功始终都在不停地面对风险。在这个问题上,他同样也是出类拔萃的冒险家。
别人的冒险总能引起自己的好奇,但或许让人感到迷惑的是,虽然张维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却很少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未必是因为他的刻意低调。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过去5年中,张维功不知疲倦地苦心经营阳光保险而不刻意曝光,他被公认为保险业中最勤奋、最敬业的掌舵者;作为一位典型的强势者,即便是在阳光保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年收入高达百亿 元的公司的时候,他还是会进行许多细节性的管理:在去基层调研的过程中,他有时不会让陪在他身边的分支机构总经理先发言,而是听业务人员讲上两个小时;他还会不遗余力地推动策略的执行,并要求他的下属们全力以赴去实现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并因此诞生了业内知名的“阳光夜总会”。要知道,在保险业中,张维功绝对算是一个异类。
当然,故事并不仅仅如此简单。
阳光保险一直充满着巨大的诱惑力。这家公司总是十分高调又积极进取,这家公司的掌门人十分低调又非常强势,围绕这家公司短暂的历史产生了数不清的传说和故事,它巨大的诱惑力无人可挡。在百度中搜索,或者是打开阳光保险的网站,你会发现所有关于它的头条新闻总是在更新。但是,即使是业内资深人士,也未必能够很系统地描述其成长基因,因而很难捕捉到其快速成长以及在行业内迅速崛起的真实原因。
要想了解阳光保险的今天,就必须了解张维功和他所带领的这家公司的起源以及它5年来的发展历程。这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史,这一切都不像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发展史,而更像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
本书想要讲述的,就是阳光保险的另类创业和发展“背后的故事”。
XXIV第一章重生立意高,才可能制定出战略,才可能一步步地按照你的立意去做。立意低,只能蒙着做,做到什么样子是什么样子,做公司等于撞大运。
——柳传志
重生。(1)
阳光保险的股东在哪里?
在这家名为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①最初的历史里,有一个特别的镜头是值得记录的,那就是张维功进京。
这个镜头记录的时间是2004年5月19日,刚刚辞去中国保监会广东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的张维功抵达北京机场。消息灵通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对这位曾经在保险业中颇有作为的前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