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治略台和各郡太守府向襄阳银庄贷款所得,日后再依靠楚地赋税和各郡赋税归还,这也使得楚地的经济发展从最初的积累到投资,改成从投资到收益的模式。
这次楚地改建的五年工程将会使各大商社都能够赚足钱,当然也会促使整个楚地农民大量流向商社。
当农民流向商社之后,人均土地占有率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导致牛耕和马耕的推广,进一步提升生产力。
毫无疑问,经过刘协主导的更细致的楚地新治之后,楚地进入了一片特殊的繁荣中,大规模的商业投资和工程投资,农业技术的全面提升,引发了新一轮楚地经济增长。
可惜的是,一些刘协都没有发觉的危机正隐藏在繁荣表象之下,随时准备咬断新经济的命脉——金融体系。
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是有它的客观规律的,擅自改变经济的轨道,让经济实现跳跃式提升的代价是巨大的,也是很危险的。
不能指望荀彧和张昭去发现这种危机的存在,即使他们发现了,他们也没有能力应付这样的危机,一个站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半垄断半市场主义的经济模式是注定不稳定的,市场给与刘协的选择只能是更激进的再进一步,或者倒退回最初的开始。
这是刘协自己酿造的苦酒,他必须孤独的一个人饮下去,甚至是带着一丝悲壮和无奈,像赌徒一样全力一搏。
第五卷 三年会战 第十六章 曹操初败
初泰五年夏末,曹操和刘备在黄河一带已交战两年有余,时公孙瓒灭了刘虞,南下相助刘备,使得刘备腾出大量兵力对付曹操,胜利的天平开始慢慢倾斜。
楚地扬州境内的山越已经在孙坚和黄忠的清剿下,渐渐不再对楚地构成威胁,袁术大部人马在张勋带领下投降刘协,袁术仓皇逃至涂中,因无粮而降。该是发力的时候了,刘协暗暗对自己说道。
刘备夺下白马之后,曹操三夺未果,秋初之时,复征调三十万大军,与刘备展开白马之战。
操聚兵于东郡濮阳,夏侯惇领十万大军为先锋,围攻白马,久攻不下,操谋士刘晔造霹雳车,操连夜督造十余台,尽毁白马城防。
时黄河下游分为南北两线,白马正为与其中,贾诩献计于平丘堵黄河北线,待水位升高之后可一举淹没黄河两线之间的土地,操若进驻白马则大军尽淹。
刘备认为此计有伤天德,不愿采纳,陈宫谏道:“历经三年大战,严津、平丘、白马一带早无百姓,范和济北虽有百姓,然在下游,尚可在水淹之前离去,故此计难伤百姓!”
刘备遂用之,新投刘备的军曹从事司马懿复道:“需派人赴济北提前调动百姓北上,以免百姓继续南投楚地,再于汾水拦河蓄水,可同时放水淹沛城和彭城,水地泥泞,骑兵难以长驱直入,既可灭夏侯渊之部,亦可阻止刘协乘机南上占据徐州。”
PS:为了促使本书的人才对抗和南北对决,司马懿和诸葛亮悉数提升三岁。
刘备大喜,道:“备所惧者,正是南方刘协,若他不能北上,操指日可灭!”
大军按计行事,张飞让出白马,曹操挥师北上,夺下白马。
而刘备军中,贾诩与关羽在平丘填黄河北线分支蓄水,司马懿和管亥在汾水上游拦江蓄水。
操在黄河南线分支驻守,并未察觉黄河水位下降,至秋末,天忽降大雨,黄河、汾水暴涨,贾诩未料到秋末会有大雨,黄河北线猛然泛滥,冲破堤岸向南线涌去,黄河北线改道向南尽淹白马、济北等地。
南线受北方水线南侵影响,水破南堤,一部分黄河水自颖水夺淮河改道,而下游堤防不足,黄河泛滥如湖,尽淹济南等地,水入汾水。
汾水本就在蓄水,黄河之水猛然灌入,未待司马懿破堤便决堤而出,徐州落入水涝,漫淹千里之地。洪水与泗水抢道,淹没下邳,汇聚成泗水湖,自东海郡入海。
司马懿立刻调兵诛灭所有参与拦河的兵士,以灭其口,贾诩得知亦尽杀围拦黄河北线的军士,让刘备上表皇上,言黄河下游天降暴雨,以致黄河改道,调拨粮草救济百姓。
刘备急忙上奏少帝,以贾诩之言遮掩拦江淹曹操之计。
黄河此次改道,致使豫州北部、兖州和徐州全境被淹,青州亦广受其害,中原之地一夜之间近三十万百姓淹死,复有百余万百姓自颖水南逃到楚地。
操军三十万悉数被淹,曹操仓惶率众乘船南逃,后关羽乘船追上,曹操巨骇,复观水中军士皆是浮尸,乃道:“莫非天欲亡吾与此地不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