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江逐流正在发怔,他还没有见到梅尧臣的震惊中庆幸过来。崔一虎一把就江逐流拽了起来,哈哈大笑着向众人介绍:“这位就是俺兄弟江舟,诗做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
崔一虎还想继续说,赵莘一把把他拽了下来,低声说道:“你就少说几句吧。”
崔一虎迷惑不解地看着赵莘,不明白他为什拽自己坐下,想了半天忽然明白了,“噢,我知道了,赵老三,你一定是因为江老二没有拿第一而不开心吧?俺早说了,让俺写吧,江老二偏偏抢着要写。你看看,现在第一让那梅老头拿走了吧!”
赵莘彻底无语。
江逐流向众人拱了拱手,坐了下来。
又是一片不平的声音。
“第三位,江南西路庐陵人欧阳修。”梅儿继续说道。
江逐流一下子又站了起来。
赵莘连忙把他拉了下来。江二哥也是,搞什么搞?刚才念你的名字你不站起来,现在不念你的名字你倒站了起来。
江逐流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伸着脖子向周围张望,想看看大名鼎鼎的究竟是何模样。
最里面西侧右首的台子边站起一个白衣书生,面目俊朗,年纪和江逐流相仿。他拱手道:“多谢香香姑娘抬爱!”
江逐流目不转睛地盯着欧阳修,似乎想要把他的相貌刻在自己脑海里。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苏轼曾在《居士集叙》中说“天下翕然师尊之”。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江逐流脑海中所有关于欧阳修的记忆都纷至沓来,每一个记忆都让他无比激动。他没有想到,竟然能在洛阳碰到欧阳修,而且他凭借着一首抄袭“后人”苏轼的词竟然位列欧阳修之前,真他娘的太不可思议了!
梅尧臣,欧阳修,接下来会是谁呢?蔡襄?既然梅尧臣,欧阳修都过来了,蔡襄会不会出现呢?要不是晏殊?是范仲淹?江逐流绞尽脑汁地想,还有什么同时代的大文豪会出现在这里。
“第四位,丁首宁丁公子。第五位,王汝城王公子。”
梅儿合上名册,笑着说道:“以上五位公子可以选两位同伴跟奴婢去见我家香香小姐。至于其他公子爷,奴婢在这里代我家香香小姐向你们说一句对不起了。”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民可使由之
梅尧臣一行三人在前,江逐流、赵莘、崔一虎三人紧随其后,再之后就是欧阳修、丁首宁、王汝城等人。
大厅内,其余人等兀自叫嚷不休。
转过屏风,撩起珍珠卷帘,是一小厅。穿过小厅,又过了一道回廊,来到一装饰淡雅的内厅之中。
内厅面积不大,竟然还被一道半透明的绢纱隔开了一半,透过绢纱,隐约可见那端摆了一张瑶琴台。
内厅被分隔一般之后,外边堪堪能摆放下五张矮几,每张矮几后面放着一张席子,正好可以坐下三人。
梅儿将众人领进来,梅尧臣三人坐居中的矮几,江逐流、赵莘三人居左、欧阳修三人居右,丁首宁和王汝城也各居左右。
落座之后,竹儿、兰儿、菊儿端着茶壶进来,给每人斟了一杯清茶,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江逐流和赵莘互相让了一下,端起杯子饮了一小口,入口芬芳无比,不知道是什么茶叶。崔一虎端起杯子一口气喝干,觉得很不过瘾,就大声嚷嚷道:“我说小妹,能不能给我换只大海碗来?俺刚才喝酒多了,觉得口干,这么小的杯子喝得不过瘾。”
梅儿掩口一笑,道:“这位公子,这里的茶杯都是这么小巧,公子爷假如想喝大杯,可以到外边去啊。”
崔一虎愣了一下,道:“那就算了,为了见见你家香香小姐,渴一点也是无妨。”
江逐流笑了笑,举着茶杯望向欧阳修,没想到欧阳修也举杯望向这里,两个人目光一碰,会心一笑,又望正中望去,梅尧臣也在打量他们二人,见两人望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