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页)
安抚了吴氏几句,问了问吴氏今后的生计可有什么难处,待吴氏一一作答并表示生计不成问题,顾氏才起身告辞,说是出来久了有点乏了、想回去歇一歇了。
顾氏一走,张巧儿就一脸担心的搀扶住吴氏,道:“娘,堂叔婆她不会是看上大哥或是二哥,想从他们中间过继一个过去吧?”
吴氏脸上也有着担忧的神色,但嘴上却说着安抚张巧儿的话:“兴许她只是关心我们没别的意思,我们家出了这样的事、长辈多慰问几句也算正常。阿妹你别担心,哪怕你堂叔婆真提出过继一事,我也绝不会答应的……”
吴氏母女虽然心里多有猜测,但顾氏也没明着说要过继,张家人也不好对她避而不见,只能叮嘱张大郎兄弟平日里少和顾氏碰面,别让那顾氏有相看的机会。
此后张巧儿和吴氏便忙着经营小吃摊,因这小吃摊都是从别人手中买剩鱼来做的,因此虽然家里的渔船没了、但小吃摊的生意却没受到太大影响。为了早早的重新替一家人找到栖身之处,张巧儿和吴氏开始起早贪黑的忙碌起来,而张大郎兄弟闲暇之余则会扛着锄头下地,把家里那几亩地的农活都包揽了去。
而就在张家一家人忙着挣钱买房屋时,陈家的陈氏也一样忙个不停,不过这陈氏是忙着给被休回来的金姐儿重新找个婆家!可惜被婆家休回来的女子,便算是被贴上了“妇德有缺”的标签,朴实的农家人大多都十分不待见、对这样的女子恨不得避而远之,也就说金姐儿现下算是沦落到了、连乡下人家都不想要的地方。
可惜陈氏母女一向都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她们长期以来堆积起来的优越感,不但没让她们认清眼下的形势,还让她们看不起寻常的农家人,觉得寻常的农家人配不上金姐儿这个地主家唯一的小娘子,挑女婿时更是一点都没放低姿态……
不过有了上回的教训后,陈氏已经不打算再把金姐儿嫁到城里去了,而是打算让金姐儿走她的老路———就近招个肯入赘到陈家的女婿,让金姐儿以后的孩子继续姓陈,也算是让陈家将来的家业能有继承的人!
陈氏心想就凭他们陈家这份不小的产业,寻常的乡野小子定是会十分眼馋、挤破脑袋想挤进他们陈家的大门当上门女婿,毕竟一成为陈家的上门女婿,从此就不愁吃不愁穿、日子可以过得像张大河那般滋润———这可比许多农家小户的小子过的那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强多了!
于是自我感觉依旧良好的陈氏和金姐儿一合计,立马决定这次招上门女婿、一定要挑村里最出色的小子!并且金姐儿还在陈氏挑上门女婿的条件上、再多追加了一个条件———样貌当然必须俊美出众,倒插门后也必须事事都听她这个娘子的,但却不能是个娘娘腔!
于是金姐儿定下条件后,村里上上下下但凡有些“姿色”、尚未婚配的小子,都被陈氏给请到了陈家做了一回客,可惜金姐儿眼光比陈氏高、个个都瞧不上眼,让陈氏最终没辙只能把范围扩大到邻村,让陈家招婿一事立时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最爱八卦的事儿。
张巧儿自然也听说了陈家招婿一事,于是便忙里偷闲的和吴氏感叹了句:“娘,这金姐儿要是没被休过一回,他们家估计也不难找上门女婿。可惜金姐儿现下已被认定是妇德有缺之人,哪还有人家会要这样的媳妇儿啊?”
吴氏一边十指灵活的穿针走线,一边随口答了句:“就是,可偏偏你三婶娘和金姐儿对被休一事都不以为然,一双眼睛依旧长在头顶上、也还是像以前那样瞧不起咱这些乡下人,总觉得咱们配不上他们陈家的高门槛!”
张巧儿闻言忍不住好奇的问了句:“既然陈家瞧不上我们这些乡下人,那当初三婶娘怎会相中三叔、让三叔上陈家当了上门女婿?”
“还不是因为你三叔皮相好、性子也好拿捏?加上当时你三婶娘年纪也不小了,再挑来挑起不愿意出嫁、可就成老姑婆喽!”吴氏说着顿了顿,才说出了最关键的理由:“其实也是因为你三婶娘喜 欢'炫。书。网'皮相长得俊美的男人,你瞧她眼下给金姐儿挑夫婿,不也尽是挑那些白白净净、模样儿俊秀的小子吗?”
张巧儿一听吴氏这话,当下便有了小小的得意、并语带自豪的夸了齐大郎一句:“要说白净俊秀,前后几条村的人哪有人比得上齐大哥哥?”
吴氏笑着点了点张巧儿的鼻尖,道:“你这丫头倒是说得一点都没错!不过齐家大小子可是已经定了亲的人,你三婶娘可不敢把主意打到他头上,不然我可和她没完!”
“娘说的对,三婶娘是不敢打齐大哥哥的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