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是开了一些活血化瘀的方子,可雨煌还是气息不稳筋脉无力,每日要睡上十个时辰方可浑浑噩噩的醒过来。
醒来的时候也多是由于身体疼痛忍受不住,或是夜里噩梦突然惊醒。烛尘日日夜夜的伴在他床边,若是他实在受不住,便寻了些烈酒,让他借着酒意睡下去。
若是喝醉了,雨煌总会说一些胡话,他说幸好在庭院中的是他,幸好哥哥你没死,幸好幸好。
幸好你还安然无恙,我不过歇几日,熬几日便过去了。
这一熬从春末熬到了盛夏,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若再不医治好,不知道又会生什么旁枝末节。烛尘没有法子,策了马进了洛阳,路过天都镇时,便见四处瘟疫满布,到处都有人在求医问药。
他见有一帮红衣女子正在散些似乎贵重药品,刚迈步想问,却被一个穿着道袍慈眉善目的女子拦了下来。
那女子看上去有一些年纪,但容姿清丽气度脱凡,绝非平庸之辈可比拟,她穿着一身道袍,头上有一块白纱坠了下来,手中握着一本书卷,像是江湖中出名的纯阳宫的道长。
她微微的笑着,笑中带着温存也带着一丝不可扑捉的光,烛尘对她抱了个拳问了声道长好,那女子虽然年长,但也客客气气问了声公子。
她施了礼,问道:“公子可是在寻医问药。”
烛尘点了点头,但他却很讶异于女子的下一句话:“公子可是在为弟弟寻治伤的良方?”
她话说的轻松,对自己的言语极为肯定,仿佛她跟烛尘早已熟稔,深知他过去经历的所有事情。烛尘觉得有些奇怪,心下难免有些防备,正准备一笑带过转身离去,却被那女子伸手悄悄给挡了下来。
“段公子,在下这里有一治病良方,不知公子是否愿意试试?”她的笑意更浓,似乎是好心,但烛尘却看她像狐狸。如今两人的名字应当都被挂在了通缉令上,万事理应小心才是,可如今已经被人认了出来,试试倒也无妨,结果无非要么罪名加重一条,要么人头落地而已。
那女子带他入了天都镇旁一个废弃的小院内,里面躺着许些瘟疫重病的百姓,进进出出皆是衣冠严正的道士。女子一进门,那些年纪较轻的道士皆恭敬的唤了一声:“师叔。”一旁有病重的老人缓缓转过身来,带着几分感激叫了一声:“清虚真人。”
清虚真人?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章 花倦(完)
烛尘有些讶异,面前这人便是闻名遐迩的“天下三智”中纯阳宫清虚道长于睿?
若她真是于睿,那她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从哪来到哪去,倒也不算奇怪。
于睿吩咐烛尘在门外稍等,烛尘便站在一株枯萎的榕树下静候着。他站在原地,发觉似乎自己身侧的幽阙剑被人弹了一下,顷刻间回头,却发现是个身高不过在自己肩上,有些稚气的小丫头。
他还没发问,就见那小丫头抬着头问他:“你是谁?又是师父捡来的孤儿么?”
他觉得这问题有些好笑,摇摇头没有作答。
小丫头也不生气,低下头在他的剑鞘上又弹了一下。幽阙剑的剑鞘用的是精铁,上面找名匠浮绘了一幅极精细的水文山河图,剑鞘极薄,手指弹上去会有清脆的响声。那小丫头似乎是喜欢,冲着这剑咯咯的笑了起来,抬头又问他:“你这剑不赖,哪里得的?是不是宫中神武遗迹中谢云流落下的那把?”
她嬉笑着问,被一旁同行的道士拍了下脑袋轻声呵斥:“莫随便喊师伯的名字,他虽如今在外,但掌门也说过,若是他回来,必定立刻将掌门位置相让的。”
烛尘听了这话微微挑起了眉毛,当年纯阳宫谢云流与李忘生一事天下皆知,他一直觉得昔日兄弟情谊闹得如今下场,实在是令人可惜。
那小丫头听了训对人吐了个舌头,慌忙跑了,一旁的年轻人颇有歉疚的解释说,她叫苏幕,是前几日才被清虚道长捡回来的孤儿,自小被当作丫鬟长工养在远房亲戚家,如今远房亲戚病死了,她就缠着道长说要入山做道士,因此性情古怪些,让烛尘多多包涵。
烛尘倒是觉得自己有些尴尬,二人站在门外半冷不热的寒暄,于睿已经挑了帘子从房内出来,手中握着一个药瓶,瓶中似乎放着一些软膏,一打开有着淡淡的清香气。
于睿道:“这便是碧露丹,用七百八十七种稀世药物炼制而成,治百病,化百痛,解百毒,可令人死而复生。若段公子不嫌弃,快快拿去给弟弟医治罢。”
碧露丹世间难寻,烛尘对于睿心下感激,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