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杨志运送花石纲(第2/3 页)
底像那宋江一般,一直推脱,不容易控制;林冲家眷本在汴京,不用再折腾;杨志家眷都在外地,所以高世德才要如此。
杨志也想到此节,便痛快答应,以明心志。
过了几天,觑的合适时机,高世德求了高俅,提拔杨志做了殿帅府制使。杨志写了信派人去取家眷。家眷还未来到,殿帅府有急务,派给杨志一个新差遣,便是运送花石纲。
,!
花石纲之事,祸乱天下,后世说起宋国国力衰弱,花石纲多为首要之因。
此事还需从头说起,自从龙虎山张天师献计,徽宗皇帝日益偏好道教,自命为教主道君皇帝。眼见龙虎山飞黄腾达,可急坏了茅山宗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刘混康是个善于钻营的,他向天子进献了一套由道家房中术中改编而来的“广嗣之法”。
说起宋国皇家,可称得上皇帝多病,子嗣艰难:太祖、太宗还算健壮,从真宗开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真宗活了五十四岁,终其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一个夭折,另有三个未长大成人便离开人世,其中还有一个是太子。
仁宗活了五十三岁,而且无子,只得立濮王之子为嗣,也就是后来的英宗。
英宗活了三十五岁,好在有四个儿子,虽然早亡了一个,多少让皇室松了一口气。
英宗过世,神宗即位,活了三十七岁,他倒是能生,皇子多达十四人,但不幸夭折的有八人,前五个皇子竟无一人成年。
神宗过世,哲宗即位,活了二十四岁,又是无子。
等到端王赵佶弟承兄位,为徽宗皇帝。
民间早有谣言,说这一切都是太祖皇帝怨气所致,因皇位没能传给自家儿子,而是被兄弟太宗夺去。谣言的源头许多人都猜测是宗室中康惠王一脉——也就是太祖的儿子,八贤王赵德芳的后代——所传,在民间相信的人很多。
刘混康进献的这套“广嗣之法”可谓一箭双雕,既照顾到皇帝对女色的喜好,又能光大子嗣,正投徽宗的趣味。
广嗣之法中的一个方法涉及到汴京风水格局,刘混康上书徽宗皇帝,说汴京西南地势高,东北地势低,不太平整,想要多子多寿,需要在汴京东北模仿神仙之地叠石筑山。徽宗皇帝圣心大悦,下旨征集天下奇花异木,嶙峋美石,运往汴京,修建万岁山。
那时江南多产奇花异石,从江南运送花石到汴京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是为花石纲。那些船只沿运河北上,入汴水进京,把太湖、灵璧、慈溪、武康的奇石,两浙的花竹、杂木、海错,福建的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江南的诸果,两广的异花奇果,海南的椰实,湖湘的木竹、文竹源源不断运送到京师。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持续十数年,尤以政和年间为甚。
这一路却不太平,屡屡有水寇抢劫,天子三番五次下旨申斥。高俅便差遣了殿帅府诸制使,各领一队兵丁,专管去苏州押运花石纲回汴京。杨志是新升的制使,自然得了这个差遣。他不敢怠慢,不待家眷来到汴京,便带了兵丁船工,押了十条纲船南下直奔苏州而去。
从汴京到苏州,船队需先由汴河南行六百里,再顺淮水而下,然后经运河到达扬州,再顺长江而下,到达苏州。杨志一行因是空船,除了兵丁船夫私自夹带的货物,别无油水,并没有大股水寇来劫,因此颇为顺风顺水,一路上只远远的见到几个水寇的探子。
这一日,船行到苏州城外七十余里,杨志早上刚起,正拿了青盐用前一日浸泡的杨柳枝就着江水洁齿,忽然听到江边矮崖一声喊,紧接着“噗通”一声响,却是有人投江。杨志赶紧招呼水手去救,幸好众水手水性娴熟,七手八脚救上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书生。
那书生头戴一顶唐巾,身穿一袭紫色道袍,腰间是黄色丝绦。
这是当时最入时的读书人打扮,只因徽宗皇帝信慕神仙,屡次重用道士,读书人大多去了儒衫,变成半个道士装束。不过能穿道士装的都不是穷书生,因为出入茶坊酒肆要多耗费金银。
这人看上去颇为俊秀,好端端的不知为何投江。好在落水时间不长,船上的随行医师甚得力,没一盏茶功夫,那书生哇哇的吐了几口水,醒转过来。
杨志见这人不惜性命,心中泛起一阵怒气,大声喝道:“你这厮,年纪轻轻,为何寻死?你死了一了百了,父母家人会如何难过,你就没想过吗!”
那人看杨志一身军官打扮,扶着船壁爬起来,骂道:“你们这群狗官差,害得我家破人亡,为何还要救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