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梅舒的寂寞(1)
天讯随身听卖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梅舒正一个人品味着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
她在鹿港无亲无故,同船而来的何家全、孙洋和欧阳成一来鹿港就一头扎到了商海深处。
何家全像是一台上紧了发条的钟,永远也没有停歇的时候,一天到晚在外面出差。
直到梅舒嫁给何家全,她才真正体会到“商人重利轻别离”:宁可嫁给政客也不要嫁给商人,政客尚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而商人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兑换成金钱,他们才不在乎比率是多少。
梅舒的教书生涯和何家全他们的商海搏击比起来显得平淡无奇。
一到鹿港理工学院,她就不得不和校方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服务合同。
学校很聪明,只有和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答应服务五年的青年教师才能住进校方提供的一室一厅的教师公寓。否则,只有住集体宿舍。
这两年青年教师不安心教书,人才流失严重,校方也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而过了这么多年的学校生活,梅舒住集体宿舍都住怕了,从小到大没有一处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连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都要挂在床头与人共享,更不用说有什么隐私了。
所以梅舒签起“卖身契”来没有丝毫犹豫,纯属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鹿港理工学院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为了建立这所鹿港市唯一的高等专科学校,鹿港市动用了社会各界的力量,教学大楼、图书馆都是用捐款出资的华侨的名字命名的。
鹿港理工学院的校址选在了城区的鹿鸣山公园。这是鹿港市一处风景胜地:
夕阳西下的时候,从鹿鸣山上远眺海湾,鹿港的城市轮廓线曲折有致,海鸥追随着返航渔船的白帆翩然飞舞……
“鹿鸣山远眺”曾被评为鹿港新十景之一。
把公园辟为学校,无疑是一大创举,鹿港人为了教育无私奉献,他们宁可少一处休闲游乐的花园,也要让自己的子弟多一个安心读书的场所。
鹿港理工学院占尽了地利,不用十年树木也能独享花香鸟语、郁郁葱葱。
可鹿港子弟却不大争气,俗话说:“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奇男。”
这些年,鹿港人发了,有钱了,城市一天天发展起来,在富裕环境里长大的鹿港新一代,从小就受到了耳濡目染。香港电视把灯红酒绿的生活天天向这边传送,孩子们在学校里引以自豪的是谁的爸爸开的车最靓,他们像车行老板一样能分清各款进口汽车的排气量和价格。钱成为他们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他们生来似乎就是为了继承财富,享受生活的。
鹿港大街上,那随处可见的酒吧、游戏机房、录像室、迪斯科舞厅……为他们提供了太多的娱乐选择。他们没必要发愤读书去改变生活,生活已经够美好,只需要维持现状就足够了。
缺少了动力,读书会变成了世界上最枯燥无味的事情。
鹿港理工学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生源,即使在校的学生也没有学习的激情,他们大都是鹿港子弟,毕业后就会在山下这座美丽的城市工作。
现实告诉他们,早一天工作就多一个发财的机会。
往往是小学毕业捞世界捞得盆满钵满,中学毕业挣来小康之家;大学毕业只剩得两袖清风……
学院离这繁华的都市太近,学生们读书读得心不在焉。
梅舒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一天天淡下来。生活过得单调无聊。
孙洋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走近梅舒的。
孙洋里里外外都很精致:头脑灵活,面目清秀。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生得不够高大威猛,和身材高挑的梅舒相比,显得有点矮小。
对于美好的事物,孙洋有着强烈的占有欲。
第一次见梅舒,他就被梅舒的风采迷住了,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个漂亮的女孩子追到手。
那天在船上,他上上下下找了个遍,最后在船长室才发现了一束塑料花,他以演节目需要道具为由从大副那里“骗”来了花束,借花献佛。
到了鹿港,大家各忙各的。孙洋依然不能忘怀梅舒,百忙之中,他还是想尽办法安排一些相聚的机会,每次见到梅舒,大家都很开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能怡情,而快乐是可以相互传染的。
孙洋发现梅舒尽管也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