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第3/4 页)
陵祭祀祖先。马秀英这个建议让他隐隐意动。
马秀英再接再厉地说道:“虽有族人祭扫太上皇的陵墓,但哪有一脉相承的亲人守护陵墓虔诚,皇上若是觉得派燕王去中都不妥,妾身以为让儿、儿去一人也可。今儿看到雄英来给妾身敬茶,妾身就感慨皇子们都没有好好孝敬过他们的皇爷爷、皇奶奶。”
朱元璋登基后就把自己的家人都册封了一遍,他父亲被封为仁祖淳皇帝,母亲封为淳皇后,包括他早逝的兄弟姊妹也都封了王爷和公主的谥号,所以马秀英用太上皇来尊称朱元璋的父亲。
朱标立刻说道:“儿臣愿去中都祭扫祖坟。”
朱和朱也说道:“让儿臣去吧,儿臣一定会好好告慰皇爷爷,皇奶奶,早日督促工匠完成中都营造。”
他俩都知道朱元璋把孝道看得非常重要,哪怕心里再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自告奋勇。镇守中都,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守祖坟,哪有在藩地自由自在,也不知母后怎么会想出这个馊主意。
朱元璋还有些动摇的心顿时坚定,自己都做了皇帝,岂能让爹娘孤苦伶仃地躺在地下,确实应该派个晚辈去服侍。他不再迟疑地说道:“太子要留在京城,儿和儿的藩地监制都安排好了,不易更改,还是让棣儿去中都。”
第五百九十一章 心软留下大祸根
朱棣本来以为自己会去北平大展宏图,谁知被朱元璋一道旨意派去凤阳守祖坟。他不明白朱元璋为何突然改变心意,派人在宫中打听,方知竟是出自马秀英的意思,而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他的母妃不愿他吃苦。
他心有尤怨地问李儿,“母妃为何要对皇后说那些话,孩儿渴望的是建功立业,而不是守在中都毫无建树。”他以前人前人后把马秀英尊为母后,但这次因为心中愤怒,便和马秀英疏离起来。
中都虽好,却不是他原意待的地方。中都的监制如同京城,做任何事都有各级官员盯着瞧着,层层上报,哪有他领着一群手下在边疆任意驰骋潇洒自在。而且他若在北平拥有自己的属军那是名正言顺,但是在中都,他统领的军队若是超过三万,恐怕就有人要禀告朱元璋了。种种擎制也难怪会让朱棣心中不舒服。
李儿有苦难言,她早年是对马秀英说过希望朱棣平平安安过一生,但这些年她很少和马秀英说话,更不会揣唆马秀英在朱元璋面前授意不让朱棣去北平。也不知马秀英是怎么建议的,听说朱元璋当天还动了怒,后来她几次想去求见朱元璋表明自己绝无他想,可是都被朱元璋拒见。看到庆童赍敕一个小小太监都敢对她鼻孔朝天,她就清楚自己有多么不受朱元璋待见。
可恶的马秀英!李儿握紧拳头,伤心地说道:“棣儿,母妃确实希望你平安一生,可是母妃也明白你的心思,母妃和你弟弟今后都指望你,又怎么会阻拦你的想法呢。”不仅不阻拦,她还背着朱棣做了许多事,但这些事现在还不能告诉朱棣。
话不用说透,母子俩就明白了彼此的意思。朱棣目光闪烁,沉吟道:“那皇后为何让父皇派孩儿去中都?”
难道是自己的心思被马秀英察觉了?不可能,他向来掩饰得很好,哪怕是在李儿和朱面前也从不提及,即使李儿都猜到了他的心思他也没有真正承认过,马秀英又如何能察觉?
“都怪母妃,她可能是因为母妃迁怒了你。”李儿愤愤地说起自己刺激马秀英吐血的事,并且把马秀英和道衍的曾经过往都告诉朱棣,说完还抱怨道:“你说她跟道衍能清白吗?若是两人真无其事,她怎么会为一个外人气成那样?”
朱棣如何听不出李儿酸妒的语气,怪异地看了她一眼,移开视线说道:“母妃,她毕竟是皇后,您怎能那样做?而且她向来睿智,岂能猜不到你的意图。您这样做,唉……孩儿大不了听命去中都,可是孩儿担心你以后在宫中的处境啊。”
李儿面显懊悔,她在马秀英身边多年都相安无事,可是一看到道衍对马秀英呵护的态度就忍不住妒火中烧,有些话不经过大脑就直接说出口,她自己被朱元璋冷落还无所谓,反正都习惯了,可是如今反倒把棣儿也连累进去。
朱棣问道:“孩儿听说那道衍受了宫刑?”
他悉少在宫中,对宫中的事都是道听途说,若不是派人去打听消息,或许他还不会注意到道衍的存在。他心里不禁对这个和尚产生了一丝兴趣,能让皇后为之吐血,又能让母妃念念不忘,这个人有点意思。
“若不是因为她,道衍也不会遭这种罪。”李儿又恨又气,一副妒妇的嘴脸彰显无遗,完全忘记刚才的懊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