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2/4 页)
割让三镇。大不了把太原给女真人算球了。不就是一座城市而已。丢了。以后再找机会夺回来就是。但军队若被打垮。损失地可是自己地前程。
正当大家犹豫着是不是把防线往后撤一撤地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李纲答应为各路大军提供所需地粮草、物资。并补发军饷。计算十万贯。
一切地犹豫都烟消云散了。五路大军地统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再也不敢耽搁。立即骑上快马跑过来报到。
五路大军兵力参差不齐。人马最多地一路是折可求。有六万多府州兵。最少地是解潜。只有一万二。而且。各路兵马里前线地距离也各有不同。
听说这次下发的粮食不过十万石。现钱十万贯。该给谁多少,该先给谁后给谁,都值得推敲。
事关切身利益,众将这次动作出奇地快,都回信说当克日起程,共商军国大计。
河北宣抚司行辕还设立在前隆德府衙门中,此时正值盛夏。知府衙门大堂热得厉害,李纲就将会议地址该在后院。这里有一半亩荷塘,夏风从高大的香樟树梢吹过来。穿过曲廊。掠过荷花池,已经变得分外凉爽。
但众将心中却说不出的燥热。每个人都绷着脸,用戒备的目光观察着身边的同僚。
在座的西军将领们以前随童贯征西夏,剿方腊,讨契丹,交往十多年,一个个熟得不能再熟。大家都知道,上一刻大家也许都还某将军某帅地喊得亲热。一旦看到军饷,下一刻就会争得面红而赤。
一阵轻巧的脚步声传来,李纲和杨华从院门口地月门走进院子来。
一个侍卫模样的人大声喊道:“河北宣抚司李大人到!”
“见过李大人。”所有的将军都站起来同时作揖。虽然内心中对李纲很没好感,但不可否认,李纲巨大地声望和人格魅力还是对这群桀骜不驯的将军们有很大的震摄力。
即便是折可求,也态度恭敬。自从种师道病辞、种师中阵亡,姚古被流放之后,折可求隐约有扛西军大旗的味道。而折家所统帅的府州兵战斗力极强,又自成体系,不怎么受朝廷节制。
李纲也不是第一次统兵,神色镇静地走进来,满目都是精光。他也知道自己已经失去皇帝信任,今后也没有再回中枢的可能,也许这次主持山西军事是他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挑战,大概也是最后一次吧。强烈的斗志充盈内心,让他更家刚强。
“都来了,免礼吧。”李纲示意大家坐下,现在也不是客套的时候,他坐在上首位置,朗声道:“各位将军,太原已经被北奴围困半年。三镇乃国之屏障,三镇在,宗庙陵寝安。三镇失,中国不存。
现在正值盛夏,宗翰主力还在云中休整。太原只剩银术可两万多人马,兵力匮乏,加上天气炎热,金人水土不服,士气低落。
此时若不开战,等到秋后北努主力南下,如之奈何?北奴虽强,我大宋西军也是精锐强军。以二十二万之众,挟泰山以超北海,要破两万金军。举手之劳尔……“
众听李纲在上面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大道理,都有些不耐烦。大家冒着毒日头跑隆德来是要钱要粮地,说这些大道理做什么?
可饥饿的军队还指望着李大人呢,就不能不继续经受李纲的理论轰击和道义折磨。
在对李纲的长篇大论充耳不闻的同时,众人又拿眼睛仔细观察起他身边的杨华。
杨华最近病得厉害,身体瘦了一圈。看起来满面疲惫,人也没什么精神。众将看了,心中都很是不屑,心道,原来也不过是一个普通角色。所谓每战必胜,估计也是夸大其辞。不过,这家伙是皇帝的心腹爱将,能够这么年轻就做到了实授的观察使一职,运气实在是好。
李纲很满意大家恭敬的态度。他喝了一口茶水,继续安排军事计划,“如果没什么意见。各路大务必与七月二十七日那天同时动手,齐歼北奴于太原城下……”
听到这个计划,院子里诸宣抚副使、制置副使、察访使、勾当公事等都小声骚动起来。
杨华在李纲身边也听得有些烦躁起来,李纲真是太能说了,又不拿出实惠,在座地各人都老的成精的人物,谁耐烦听他的唠叨。
是时候打断李纲的口水话了,他立即站起来,装出一副很激动的模样:“大宋必胜!”
李纲很满意地看了一眼地杨华。微笑道:“各军所需的粮秣、军饷都准备好了吗,又如何分配,你说说。”
“是。”杨华从怀里掏出一纸条,念道:“折可求部,粮草三万石,钱四万贯;解潜部,粮草八千石,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