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页)
也并非真指望这柔弱的书生带他出端王府。
“忘忧散虽好,却也不可多吃。”这是书生离开时说的话,却让少年吓得瞪大了眼睛。
忘忧,忘忧,忘却忧伤,却也容易性格大变。
——
端王妃王氏有位兄长,名唤‘王卿余’,乃是大理寺卿,对这位妹妹极尽宠爱。端王妃的病传入了那位兄长的耳里,王卿余便匆匆赶来,又听闻有了解救之法,便赶着要去劝说那少年。
王卿余是王家的嫡长子,接任的是王太师的势力,端王此时还是需要仰仗他的。王卿余要去见少年,端王本是不允的。
端王说:“清离的身体不好。”
“王爷,如今妹妹肚子里怀着的是端王府的嫡子,这两人的命,纵使那位公子身体不适,但是也不可见死不救。”王卿余道,“而且,听闻王爷与赵公子关系匪浅,王爷往日里待他不错,如今您的骨肉有了性命之忧,为何他不肯搭救呢?”
王卿余的后面那句话,让端王的脸色沉了下去。
清离可以不在意端王妃,可以恨她,但是为什么不念及他的孩子呢?
王卿余去见了少年,进去的时候,少年一脸冷漠地看着他,出来的时候,少年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一脸恶毒地盯着王卿余的背影直到消失。
少年无父无母,但是并非没有弱点。
那个隐匿在山中的村子那里里有山有水,还有他熟悉的人。少年在那村子里生活了四年,早已是一种羁绊。
王卿余说:“那村子是朝廷与北蛮交接之处,虽是南齐之地,却暗通北蛮。赵公子可知这暗通之罪,是该斩首的?若是赵公子愿意照顾舍妹,王某也愿助那些村民保住性命。”
那一刻,少年恨不得扑上去,将这个男人撕成碎片。
但是他忍住了,他只说了一个字:“好。”
——
少年的东西很少,只有一个包袱加一个大砍刀。那砍刀是他师父给的。他师父是个酒肉和尚,说自己出生少林寺,却酒肉不忌,还使着一把大刀。和尚疯疯癫癫的,但是对他却十分好。
师父走了,只给他留下了这把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