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4 页)
相反的,我常常记录一些别人提出的问题,回去以后自己思考,如果有了结果,就在下次上网的时候进行回复,如果没有,那就装聋作哑好了。那年的“数学一”出乎意料的难,我在母校那几间被考研人们所占领的宿舍里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数学高手,每天晚上前来请教数学问题的同学常常要在门口排队,但我还是受到了相当沉重的打击,以至于考完后算了好多天的分。相比之下,其余几科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必要,唯一有点忧虑的就是作为外校外专业的考生,复试中会不会遭到歧视。这时,被全国考生们骂得体无完肤的“数学一”命题组成了我的大救星:我所考的学校连上线数都没有凑齐,于是我蛮横地挤了进去。
其实,大多数专业版的版主都很后悔,因为当自己是无名小卒的时候,不会有人指名道姓地问他问题,他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空闲情况自由决定为版面尽多少力,他很快乐;而一旦当上了版主什么的,那就成了众矢之的了,会有大量的网友慕名而来,而他又没办法对其中的谁谁置之不理,通常都会很累,干不多久就会激流勇退了。俗话说得好,“斑竹都是猪,不拿工资穷忙乎”,反而是很平凡的那种网友活得更潇洒自在些。
尽管如此,我还是当上了斑竹。初试完的那阵子很闲,想找个地方打工又没人要,于是上网次数明显多了起来。那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去英语版灌水,美其名曰练习写作。其次是换个ID到数学版去解答问题。换的原因是数学这个东西对脑细胞的杀伤力确实比较大,前一个ID已经比较引人注意了,为免累死,只好声称退出,另注册了一个无名小卒上来。不出两个月,无名小卒也要累死了,无奈之下,再也不敢去了,改在计算机版坐而论道。
有一天我照例上论坛,发现有个人在出售自己做的一套算法答案,这套答案是专门针对某部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高等教育的数据结构训练教材而制作的。这时我忽然想起,我去年复习时也曾经使用过这部教材,做过其中的大部分习题,而且把它们的基本算法写在了一个笔记本上。这时年轻的我心血来潮,宣称自己也完成过这样的一套答案,并且愿意整理后与网友共享。当然在这里,我吹了牛皮,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要共享这份答案,决不仅仅是“整理”一下那么简单,首先,很多难题那时根本就没有做,现在必须硬着头皮完成了;其次,写在笔记本上的答案是简短的、甚至是缩略的,离一个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算法还有很远距离;最后,当时完成的程序中充满了虫虫洞洞,这也被后来很多网友的指正所证实。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刚进实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