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第2/4 页)
刘武周强攻一次之后,便也只能构筑营寨,等待宋金刚部前来汇合,打算仪仗大雪先与李唐军僵持下来,等待开春再战。
两军虽然处于对峙状态,却并不表明和平的到来。
在两军的营寨之间遍布着双方的轻骑斥候,他们的遭遇战时有发生;战斗只在几个人或是数十个人之间展开,却分外激烈,基本上都是一方全灭之后,这战斗才告一段落。
早在定杨军和李唐军在太原对峙时,草原的形势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自从始毕可汗去世之后,继承突厥大权的人选并非始毕可汗之子阿史那什钵苾,而是他的弟弟阿史那矣利弗,阿史那矣利弗号称处罗可汗。
处罗可汗继承了汗位之后,当即召唤王子阿史那什钵苾前去王庭见驾,后者虽然岁数不大,但身边的确有些能人,自然能够看出处罗可汗的本意,随之以重病为由拒绝征召。
处罗可汗以此为由,纠集几个支持他的部落杀向阿史那什钵苾,希望一举击败他;平定内乱之后,再大举南侵,反正定杨军后方空虚,突厥大军随时都可以以刘武周为跳板进入中原。
听说定杨军正在强攻太原,处罗可汗便信誓旦旦地对李渊保证,从此减少对刘武周的增援,并在适当的时候与李唐一起夹攻定杨军。
那时候处罗可汗的想法倒是与李渊的想法一致,李玄霸的大军很是给了定杨军狠狠一击,但李元吉自毁长城之后,充分证明山西之地的关键还是晋阳城。
处罗可汗自然也希望晋阳之战打得越久越好,定杨军和李唐两败俱伤之后,就是他统领突厥大军南下的最佳时机了,到时候再顺势占领整个中原都不是什么难事。
令人难堪的却是,处罗可汗在兵出草原之前就遭遇到了重大挫折。
阿史那什钵苾看起来的确是实力薄弱,支持他的草原部落也不多,但他帐下那些士卒的武器甲具却远远比处罗可汗一方的要精良得多,战斗力也是极其彪悍。
处罗可汗原本还以为在第一场冬雪下来之前能解决阿史那什钵苾,再顺势进入中原打秋风的;哪想到双方的队伍才一接触,处罗可汗一方就吃了大亏,连战连败之后也只能黯然退兵了。
没有突厥大军的介入,但是凭借着李玄霸重新组织起来的几万士卒,在冬雪下来之后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又加之定杨军花了很大的力气修复雁门等郡,所以一个月前李玄霸还能轻而易举拿下的雁门城,此时却只能望城兴叹,铩羽而归。
没有了北方的后顾之忧,刘武周也一心一意与李唐军对峙起来。
十八万大军与十一万大军拼消耗,显然是李唐这兵力更盛的一方吃亏,但李唐的大后方是关中之地,而且有永丰仓,刘武周能有什么?
此时李唐的战略意图已是昭然若揭,他们之所以选择与定杨军对峙,无非是要凭借主场作战,耗掉客军刘武周的粮草!
战争的本质,还是拼资源。这一点李靖能够看透,李渊也同样如此。
不同的是,作为客军的李靖拼掉了主场作战的徐圆朗,而李渊也将拼掉刘武周。
定杨军的战线已拉得太长,想要从大后方补充粮草无异于痴人说梦,刘武周或许也从未想过要从马邑,太原等地调来粮草,而是使用最直接的“以战养战”。
刘武周占领新的地盘后,便在当地征兵征粮,当地居民纷纷随着李唐的大军难逃,或是躲入大户的坞堡之中;定杨军理所当然变成了刚刚进入乐寿的云中军,开始进入“打土豪,抢粮食”的局面。
刘武周没有制定任何的土地策略,但定杨军所过之处,比云中军的土地政策做得还彻底,那些当地的大户不是被定杨军打掉,就是提前逃入了李唐的防线的后方。
李世民虽然对粮草问题没有任何压力,却也为刘武周的行为加了一把火,自从得知刘武周开始打土豪之后,便也派出几支队伍扮作定杨军开始四面出击。。。。。。
河东地面上,被定杨军和李世民派出的假扮定杨军的抢粮队搞得乌烟瘴气,双方都在最大限度的抢夺人口和粮食,交战区方圆百里顿成人间地狱。
即便如此,定杨军和李唐军双方出现的也只有小规模的战斗,真正的决战却是谁都没胆子发起。
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时令也进入了十一月中。
当第二场大雪下来之后,黄河开始结冰。
在此之前,李靖早已带着大胜徐圆朗的云中军离开山东进入中原腹地;值得一提的是,李靖手下的将士又增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