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新的理想……
可是他的理想,到处碰壁……
现实不理想,理想不现实,孔子知道这一点,他是个明知做不到也要做的人。
[相关词语]
述作——语出“述而不作”。原指传承和创新。后亦泛指著述、写作或著作。
述而第七 7。2
子zǐ曰yuē:“默mò而ér识zhì
○志之zhī,学xué而ér不bú厌yàn,诲huì人rén不bú倦juàn,何hé有yǒu于yú我wǒ哉zāi?”
孔子说:“默默地铭记在心,不知满足地学习,不知疲倦地教导学生,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呢?”识:即志,记住之意。厌:满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话很熟悉。
孔子说,他所做的事,就这三件。其中最重要的,我觉得是“默而识之”……
为什么?
我们现在读书学习,还有这种心情吗?
这个,要认真追究起来,倒真的难说了……
默而识之,就是排除杂念,沉浸其中,用心去领会,这不单单是读书,而是用精神在交流——看上去简单,其实很不简单。
就像修道一样?
差不多吧。只有这样,你“学而不厌”,才不会流于表面,你“诲人不倦”,才不会误人子弟——对自己,对他人,都是负责的态度。
就是以身作则吧……
[造句]
学而不厌——张奶奶很好学,而且学而不厌,每天都去老年大学练习钢琴。
诲人不倦——陶思纬的反应比较慢,丁老师却耐心地一遍又一遍讲解,真是诲人不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述而第七 7。3
子zǐ曰yuē:“德dé之zhī不bù修xiū,学xué之zhī不bù讲jiǎnɡ,闻wén义yì不bù能nénɡ徙xǐ,不bú善shàn不bù能nénɡ改ɡǎi,是shì吾wú忧yōu也yě。”
这里有四个否定句,好像是学期结束时,孔子对一个不长进的同学的评语……
孔子怎么写评语的?
孔子的评语是:“不注重品德的培养,不注重学问的讲习,听到正当道理却不能照着去做,知道自己不好又不能改正……”徙:迁移之意。
这个学生也太差了。
先别说人家差,我们拿这四点和自己对照一下,也未必就做得很好了。
我想不会差到哪里去。比如第一点,讲品德的培养,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瞎讲了,品德培养是一种自我修身的工夫,现在,我们除了上学、做作业、打游戏,哪有花工夫在自我修身上面了?
第二点,学习,总不错了吧?比如我们现在讨论《论语》……
目前我们还只是学,孔子说的“讲”,是“研习”,就是不断的研讨、练习、实践。
哦,这个,确实也没到这阶段。第三点,听到正当的道理,确实,有时会照着去做,有时也会搁在一边。
就是做不到时时提醒自己这样去做?第四点,知错就改……
这个,知道错了,就会改呀。
哪里啊。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时候知道一些行为不对,还是觉得小事情问题不大,或者就是,慢慢来吧,不急……
这个情况有的。
所以嘛,这四个方面,是孔子对学生的要求,看来真正做到的不多,所以他总结说:“这是我所担忧的啊。”
做孔子的学生,真是不容易。
如果我们每天能用这四句话提醒自己,应该会渐渐的有所长进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述而第七 7。4
子zǐ之zhī燕yàn居jū,申shēn申shēn如rú也yě,夭yāo夭yāo如rú也yě。
去孔子家,看看他平时在家里的样子……
这个,不太好吧。
有几个同学去了,回来讲起……
同学们也蛮好奇的,孔子又不是什么明星。
几个去过的同学说:“老师日常居家的时
候,行动很舒展,神态很和悦。” 燕居:在家闲居。申申:安详舒展的样子。夭夭:从容和悦的样子。
感觉很休闲,很有气质……
尽管有很多烦心事,还是那样从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