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金庸古龙和我的创作谈(5)(第1/1 页)
过去我码字爱用省略号、破折号、括号,或者经常插入作者吐槽,这都是导致阅读非常不舒服的地方,所以这几年要改小说的话,上来先把“……”“——”“()”给删掉,总有更好的表达方法。究其原因仍然是对过去“翻译体”的模仿。其实很多时候外文小说翻译过来出现“翻译体”,并不是高级表达方式,而是翻译者自己并没能很好驾驭母语,导致文字出来是中文,但却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原本英文或其他语言的样子。金庸、古龙、琼瑶也都是读过、模仿了不少西洋小说,但起码金庸琼瑶都转换为了非常合适且本土化的表达。
琼瑶的歌词
在我们熟知的大部分琼瑶的剧,主题曲片尾曲的词作者基本都是琼瑶自己,甚至有时一只词还不止谱一首曲子,比如同一首词但不同曲调的《当》和《不能和你分手》,演唱者分别是动力火车和赵薇。前者热烈,后者缠绵,但都十分恰当。当时会觉得这琼瑶未免太自恋,把自己当大诗人了,让别人各种她谱曲。但客观来说,琼瑶可能真的是一位一流作词家。
《梅花三弄》、《在水一方》、《我有一帘幽梦》……都是有口皆碑的名曲,词曲俱佳。尤其《还珠格格续集》《情深深雨蒙蒙》为了捧赵薇进入歌坛,琼瑶一口气给赵薇写了好几首词,《有一个姑娘》《小冤家》《自从有了你》……赵薇明显是五音不全的K歌房水平,但竟然都还挺好听。《小冤家》本来是卡伦卡朋特的《Jambalaya》(什锦菜)本来是当代歌曲,能在30年代上海大舞台演出而不违和,也是神奇。“Jambalaya“和中文“眨巴眨巴”相契合,也能说琼瑶奶奶是的语感非常好。可能她喜欢套古诗文的词再加大白话,但她的歌词的确是流畅协调,放歌里挺好听。
琼瑶粉丝
我们家最大的琼瑶粉丝是我奶奶。琼瑶比我奶奶大几岁,比我外婆小几岁,但基本是同龄人。《还珠格格》我奶奶看过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不下30遍。次数太多,但永远能获得乐趣,实在令我们费解。后来她也知道我们嘲笑她《还珠格格》迷,想看也不好意思说。我教会她使用智能电视后,她可以自行选择观看《俺哥俺嫂》《俺娘田小草》这样的苦情剧,但还不会自己检索。这时她会不好意思地问我“能不能看《还珠格格》”,我说不行,这个你看的次数太多了,什么情节你不倒背如流啊!还是看看别的吧!她说“那我能不能看《情深深雨蒙蒙》呢?”——这个大约只看过15遍,我说但这个也下架了。《还珠格格三》因为换了演员,是唯一能看的老还珠,所以她在大屏上回顾了一遍,十分满足。有一次家人在房内K歌《还珠三》的主题曲《天上人间》,她立马喜气洋洋地跑过来:“又重播《还珠格格》啦?第三部虽然没有‘真小燕子’好看,但毕竟也还算好看。”
在我们小时候,奶奶曾经给我和妹妹各自买过一本还珠格格的笔记本,这个笔记本用了七八年,写过各种东西,包括日记,但是没有撑到我手写第一本小说的时候。
1999年的十一长假,是《还珠格格第二部》播出数月后热度达到顶点的时候,走遍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播放第二部的片尾曲《你是风儿我是沙》。那年县城里非常流行夜光手环,我妈也给我买了一支粉色的套在手上。如果不够亮了,只要用力对折一下,就又能亮起来。举着手环,看它透过肌肤的光彩,漫天的烟花,满城“缠缠绵绵到天涯”的旋律,感到非常开心,却又有种不属于那个年龄的惆怅。
第二天起来,手环彻底黯淡,无论怎样对折,都再也无法重新焕发光彩。
那也是我们一去不复返的年华。
(2024年12月7日,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