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躯上。
☆、离草
作者有话要说: 粉粉的瓣子一层叠上一层,密密麻麻挤到中间露出几丝嫩黄,清晨的露珠打个转儿落在花盘里,碎在绿盘龙里,折射着阳光,透露着春意,不愧是五月的花神;连慵懒都满是芬芳。——离草
丁槐村的大棚种植当初市里本就投有关注,虽然效果不如预想中的完美收官,可终究不是还有林民这个成功案例在在这儿么!于是这年五月份,市里下来的两个技术员回调不久,县里便花时间专门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表彰丁槐村大棚种植的突破性进展,并着重表扬了“科技大棚种植能手”李林民同志,还发了一张奖状和一台电视机。奖状被解建斌挂在了村委的办公室里,电视机林民搬回了家,放在了自家客厅里。
这后不久,市里召开农业发展会议时,又给林民下了邀请函,作为本市农业创新的典范之一,参加经验总结与学习报告。
赶巧了,林民开会时遇上以前卖葡萄时认识的一位姓徐的客户,跟林民的温室大棚专业户一样,他是以葡萄种植专业户的身份被邀请来的。虽然请了他们过来,可实际上本次会议发言的却是台上的几位领导。林民俩人在下边听得无趣,又见周围的人都是各忙各的,连台上的领导都有眯着眼睛打盹儿的,遂也凑着脑袋悄悄地拉起呱来。
“葡萄徐”全名徐志刚,家住本市新城的批发市场一带。说是葡萄专业户,其实徐青主要是下乡收购葡萄再联系客户出省倒卖的,因着在本市葡萄园种植区颇有名气,又自己在几个镇上开了些个门头,也算是个农民致富的典范。是以,这次也被作为代表邀请了过来。
徐志刚听说青云的事儿后,便劝慰林民道,强按驴头不磨磨,强按牛头不耕地,既然孩子不愿上学,也别太强求,这年头工作好找,不用非得挤大学那根独木桥。又介绍说市里一家新开张的超市正在招收银,一个月工资六百还多,林民要是愿意,他可以找人给青云看看。
林民还惦记着让青云继续上学,听了徐志刚这话,虽有些心动,又盘算了一下,终究有些不甘心。
徐志刚做生意惯会察言观色,见林民并不吱声,就知道人家心里估计是另有打算,便不再提这事儿,三言两语,将话头转到了别处。
市里的会开完之后两三个星期,便到了麦收时节。
以前农村的学校都有春季挖草药、麦假拾麦子、秋收揽花生的勤工俭学劳动,每个年纪段的学生有自己年纪段的劳动份额。完不成任务的话,要么家里帮忙填补上,要么周末不休息由老师带着继续去干,跟每个村的义务工一个性质。这几年正逢朱总理推行教体改革,山区几十个镇子上的中小学校从上往下都将那义务劳动给取消了,可虽然免了麦收时的义务劳动,作为本地比较忙的麦假却还一直保留着,为的是让孩子能回家搭把手,帮忙拾个麦子看个场院什么的。
初三下学期的课本就因为技校招人上得有些断断续续,这会儿又赶上了近一个周的麦假,青云直接托人将铺盖从宿舍给捎了回来,这是打算连学校都不去了。
林民又恨又恼,可因为正忙麦收,青云这妮子又耍了个心眼,这半天躲到她大姨家去另半天又躲到她邻村的同学家里,林民实在抽不出时间来修理这混账姑娘,便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由着她去了。
这时候是两千年出头,虽然大型收割机还没在全国普及,可半自动化收割机却已经悄然出现在丁槐村的田间地头。麦收时极忌讳阴雨天,特别是半路雷阵雨,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偏偏能浇倒好大一片麦子,湿了麦穗儿生了芽。到了这个时候,只要麦子有那趋熟的迹象,家家户户便是宁可赶着月亮捎了黑,也要将麦子收回到场院里才算安心。
已是春末夏初,白天太阳忒毒,为防中暑,林民跟玉秀便赶在月亮明亮的夜里下地割麦子。
割倒的麦子一捆捆地矗在地头上,像一个个小蒙古包,蹲在田间地头,等着白天用拖拉机拉回家。若有那地头儿正好临着大马路或麦田周围地势颇平的,便一边叫来收割机,一边叫来打麦机,再在马路上或三轮车上铺一层塑料油纸,那边田间机器割下来的麦子刚送到打麦机里,这边塑料油纸便直接拢着麦粒了。这样出来的麦子,回家只需在平房上晾一晾,扬一下场即可。这是最方便快捷的法子。
林民家的二等地便靠着丁槐村通老钟家村的大马路。因林民嫌收割机割得麦茬太高,不便宜种苞米,他们家的麦子仍由夫妻俩手把手地割着。白日里割好的麦子这会儿正一垛垛地堆在地头边上,而地里尚有一亩有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