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谈生意(第1/2 页)
吴襄对陈洪范不以为然,或者说关宁军一向看不起其他明军:
要知道当年孔有德搞出山东之乱时,关内明军拿孔有德这帮东江叛军没有办法,而在后世以逃跑将军出名的吴襄却带着关宁军大杀特杀了一把东江叛军。
吴襄自然也是看不起陈洪范的,他见到陈洪范之时只是象征性地客套了一下,然后便开始询问什么怎么才能和陈秋见面。
陈洪范感受到了吴襄的轻视,他倒是不尴尬,毕竟他也知道关宁军一向看不起其他明军,所以陈洪范装作没感受到吴襄的轻视,问道,
“听说辽西那边也在修堡垒?”
吴襄稍稍愣了一下,他一开始还在想陈洪范这货怎么知道的,但很快他就想清楚了,不用说,肯定是安东镇的监军太监传出去的风声。
于是吴襄点点头,他说道,“我们修堡垒是遵从朝廷下发的指令,兵部的意思是要辽地官军东西并进,让鞑子顾此失彼。”
陈洪范闻言差点笑出声,就关宁军这战力,估计这时候清军已经开始拆他们的堡垒了。
“吴将军,你我都是当兵的,我就直说了,当然,我说的话可能不太好听,”
陈洪范顿了顿,说道,“关宁军没有能力在战场上打败鞑子吧?你们没有能力打败鞑子,何谈修堡垒一事?”
不过出乎陈洪范意料之外,吴襄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点点头说道,
“确实,这也是我来宽甸的原因,我想和安东镇做些生意。”
吴襄言外之意就是陈洪范没资格和关宁军做生意,陈洪范无奈,关宁军这是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正当陈洪范想说什么的时候,陈秋走了过来,他一脸古怪地看着吴襄,说道,“你就是关宁军的吴襄?”
吴襄嘴角抽了抽,陈秋这第一次见面就直呼自己的名字,这也太不给面子了,不过他还是挤出笑容,说道,
“我就是吴襄,听闻安东镇两度大破鞑子,斩获颇丰,我代表关宁军特来恭贺将军。”
陈秋看着吴襄,这家伙可太有名了,嗯,当然主要是托吴三桂的福,当然,吴襄这货也狠,在给儿子的信里暗示不要投降李自成,属于是为给儿子铺路连命都不要了。
过了一会,陈秋才说道,“吴将军千里迢迢而来,想必还是有什么公事是吧?”
陈秋打探到吴襄来到宽甸,第一反应是看来又将解锁一个新战场了。
吴襄有点没想到陈秋说话这么直接,他思考了一阵,说道,“陈将军既然如此开门见山,那我也不藏着掖着,是的,我确实有些公事想和陈将军谈谈。”
陈洪范感觉自己似乎成了电灯泡,无奈,他只得暂时放弃了和关宁军勾连的打算。
不过陈洪范转念一想,其实他没有必要和关宁军勾连的,反正关宁军一定会和安东镇结盟,自己只要跟紧安东镇,那照样可以跟在安东镇后面获得辽西方面的利益。
看到陈洪范离开,吴襄才对陈秋说道,“陈将军,关宁十几万将士需要安东镇的援助!”
吴襄自从接到朝廷传达的前往大凌河修堡垒的指示之后就意识到关宁军有大麻烦了:
朝廷的指令不能违抗,但是前往大凌河修堡垒实在是太危险了。
关宁军又不是没修过,早在袁崇焕执掌辽东的时候,明军就两次尝试在大凌河修筑堡垒,结果全被清军给拆了。
到了崇祯四年,孙承宗再度派遣祖大寿抢修大凌河堡垒,结果被皇太极打了一波围城打援,明军损失惨重,光被俘虏的大小将领就有七十多人。
吴襄当年也是援军中的一员,他当时率领六千兵马试图救援祖大寿,结果被阿济格吊打,死伤惨重。
往事历历在目,吴襄觉得朝廷老是惦记着堡垒战术实在太蠢了,能战方能守是军事常识,偏偏兵部那群文官老是不信邪。
当然,吴襄知道这次朝廷又想修堡垒的主要原因还是安东镇成功收复了一批堡垒,这让朝廷觉得有希望通过两方筑堡来让清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
说起来对于安东镇能够两度大胜清军,吴襄还是非常佩服的,扪心自问,他可没有那个本事能够在野战中大胜清军。
所以吴襄便想到了和安东镇联合作战:
一来有了强援加入,就算输也不至于像大凌河之战一样输成狗,二来还可以想办法和安东镇结成利益同盟,大家伙一起愉快地分朝廷的辽饷。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惹朝廷忌讳?
吴襄表示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