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1/4 页)
几个年轻人接到了王风之后,就上了停车场的一辆桑塔纳2000。看到这车,王风很有感慨,看来这个于洋是个很务实的人,负责基金后并没有铺张浪费,这才是他需要的管理人员。
王风坐在后排,于洋今年32岁,在夏卫请他来负责基金之前,正在贫困山区进行普查,夏卫见到他的时候,他一身的风尘,像个流浪汉,正是如此,夏卫才看中了他。非但如此,这个于洋还有多年偏远地区助学的经历。夏卫走后,基金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运转如常。
两个个女孩一个叫田杰,今年26岁,长相甜美,爱好文艺。1。65米的身高,大眼睛,一笑两个酒窝。另一个女孩叫李丹,27岁,1。64左右,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也有支边助学经历。看来夏卫很有眼光,这几个人都很本分,是干实事的人。
这次王风的身份是夏卫派来巡视壹加壹基金运作情况的,所以几人的接待倒也热情周到。
趁着下午时间,王风决定到基金去看看。
王风对几人印象很好,原因是他们管理着这么大一笔巨额资金,可以这么说,从香港弄来的近5亿港币,外加最近从天津华联社老大杜品那里弄来的毒资1个亿美金。
基金没有单独的办公地点,只是租了北京慈善总会的3间办公室,做为总部统领几个贫困省区的几个分支。有些市县的人员都是兼职的,属于义务奉献。
捐资助学方面都由慈善总会提供欲资助的人员名单给基金,然后基金要对捐助对象进行必要的考察,才能放款。比如在捐资助学上,按照当地的花费水平,每学期都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费生活费等,这样会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欺骗现象发生。假如一次就将几年的学费给了学生,学生一般自制力差,不知节俭,也许一个学期就会将几年的学费花光,这样不是他们要的结果。捐资助学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资助贫困山区的中小学生,这是无偿提供援助的。另一种是资助在校贫困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要在基金工作几年。在这几年里,他们只领取基本的生活费,这是一种有偿资助。如果这些被资助的学生一毕业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不能来基金工作,基金会要求他们资助一些贫困学生,名单由基金提供,每学期基金都要对他们资助情况进行考察。还有就是捐资筹建希望小学,由各个贫困县区的义务员将情况上报总部,总部会下去考察,或独资兴建或与当地县区的教育部门联合出资建校。
【第3章 夜店混战】
晚上,几人就在慈善总会附近找了一家饭店,说好要为王风接风,王风就笑着说谢谢,说还是他请吧,但几人都不同意。
直到走进那家饭店,几人才放弃这一想法。
饭店不是很大,但环境很好,看着整洁干净。这个时候,人们刚刚下班,客人开始陆陆续续地走进来,男男女女的,以年轻人居多。王风他们点的菜品很简单,没有什么大鱼大肉的,只是几个素菜,而这几个素菜在这家店里却是最贵的。
他们要了几瓶啤酒,边吃边喝边聊天,气氛很好。
于洋不善喝酒,只喝了1瓶啤酒,脸就红了。两个女孩每人喝了2瓶还一点没事。这倒应了那句话,阴盛阳衰。
田杰比较活泼,见王风谈吐不俗,见多识广,颇为敬仰,就频频敬酒。王风无奈,只好酒到杯干。这份豪爽使几人对他更增好感,连性格有些内向的李丹都跟他喝了好几杯。
在吃饭的过程中,王风说出了自己对基金后期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其中一个就是用后进来的那1亿美金,搞一家投资公司。按照王风的意思,钱不能生钱,早晚有坐吃山空那一天,他更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
等他一说完,当即得到了三人的支持。
田杰是学经济管理的,对这方面很懂行,她说出了自己的见解,王风很是感慨,还得是专业人才,说话就是不一样,自己学军事出身,根本不懂经济,当初学过的几本经济学书籍,也没有什么大用,都是纸上谈兵。到最后,还得是这些专业人才挑大梁。像小芳那样的什么东西一学就会的变态少女这个世界上少之又少。
王风决定由田杰筹建投资公司,这家公司的盈利,将全部投入到壹加壹基金,说白了,投资公司就是一架造血机器,为壹加壹输血,以维持壹加壹庞大的资金流出。
田杰是个聪明的女孩,她已经判断出这家壹加壹基金其实是眼前这年轻男人的。而于洋也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都埋在心里,倒是于丹是个书呆子,还没有想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