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的地域。克族组建了“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族共同体”,拥有波黑20%以上的土地。穆族控制各大城市,占波黑国土的15%左右。这样,独立后的波黑实际上处于“三分天下”、三族鼎立的局面。三族都采取以武力手段抢占和固守各自的地盘,内战进一步扩大。
第三,外部干预给内战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波黑位于前南斯拉夫联邦心脏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是前南斯拉夫主要军工基地,有许多军事设施。
波黑邻国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首先卷入波黑内战。南斯拉夫联邦解体时,塞、克两国都力图把波黑境内的塞族和克族聚居区分别纳入自己的版图。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曾提出,前南斯拉夫联邦境内“所有塞族人有权生活在一个塞尔维亚国度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则声称,瓜分波黑是“解决前南斯拉夫联邦危机的最佳方案”。为此,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从波黑撤军后,波黑塞族士兵就地改编成波黑塞族共和国正规军。克罗地亚为帮助波黑克族作战,派出了数万名正规部队。穆族政府军则得到*世界“圣战者”和西方军火商的支持。仅在战争的头两年,波斯尼亚就从沙特*得到了价值1�6亿美元的武器;1993~1995年又从沙特*获得了3亿美元的军火援助,还有5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这种外界的干预和支持为波黑境内三族进行内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西方国家从政治上承认波黑独立导致了全面内战。西方大国承认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三国独立后,波黑境内三族在独立问题上的争吵越来越激烈。正当波黑境内三族谈判取得某些进展而尚无结果时,欧共体/欧盟和美国建议波黑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并于1992年4月6~7日相继匆忙承认波黑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被此举激怒的波黑塞族决心加速军事行动,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所以,西方国家的直接插手对波黑内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致使这场内战蔓延到波黑全境。
波黑宗教团体相互为敌
波黑在历史上形成了三种宗教并存的局面:天主教、东正教和*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政治生活及宗教文化的变化,逐渐在波黑的不同地域内发展为相对较为单一的宗教和单一文化的区域;而且,三个民族、三种宗教、三种文明在多数情况下能够和谐相处。但是,在外部势力的挑唆下,他们又极容易相互仇视,彼此对立,发生冲突。。 最好的txt下载网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3)
塞尔维亚族信仰的东正教在波黑冲突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一直认为它是国教,扼守着东正教在欧洲的西部边界,既面临西方强大天主教的挤压,又受到*教的蚕食。东正教领导人感到塞尔维亚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天主教和*教出卖,肉体上被消灭,精神上被禁锢。现在在波黑冲突中又遭到失败,失去的太多。所以,他们称要高举十字架,同“受苦受难”的人民站在一起,主张前南斯拉夫联邦境内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和东正教徒都应该生活在一个国家里。
塞族东正教高层人士称其信徒是受到天主教和*教打击的牺牲品,因而支持塞族领导人拉多万?卡拉季奇对“异教徒”的清洗和屠杀活动。他们甚至反对国际联络小组关于停止战争的和平谈判协议,拒绝接受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对他们的批评。他们的座右铭是:“教会同塞尔维亚人在一起”。但是,一旦波黑的塞族控制区被穆族或克族的武装力量占领,教会却将所有的主教和神职人员撤走,使教堂和修道院空无一人。塞族东正教并没有履行它向人民和信徒作出的承诺。
克罗地亚天主教及其主教们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一直有一种优越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里,克罗地亚天主教曾合法存在。所谓“克罗地亚独立国”同样把天主教视为国教。梵蒂冈教廷和萨格勒布大主教斯特皮纳茨都对杀害波黑的塞尔维亚东正教信徒无动于衷,甚至认为这是战后天主教在波黑大发展的“好时机”。克罗地亚天主教会的主教们总是把克罗地亚民族跟天主教等同起来,认为他们被东正教包围,面临塞族和穆斯林族信徒数量上占据优势的威胁。所以,他们提出“教会存在于所有克罗地亚人中”,全力支持克罗地亚*共同体及其民族主义领导人对波黑境内塞族和穆族的*。天主教神父也同波黑其他两种宗教的神职人员一样,在部队训练和作战中充当“保护人”,祈祷平安和胜利。
波黑穆斯林认为,他们受到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全面夹击,是真正的受害者。穆斯林在波黑几乎占一半的人口,认为*教是他们的生命。当波黑内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