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当时有媒体调查,华林集团贷款总额竟高达48亿。其中包括:中信实业银行郑州分行文化路支行个亿,浦发银行郑州分行金水支行2个亿,广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有6个亿,其中2004年度新贷款是1个亿。交通银行郑州分行约2个亿,已经收回。正如华林集团招牌上宣称的那样,其是农业银行重点扶持企业,农行系统给华林集团的贷款多达20多亿元,其中农行周口分行亿元,农行淮阳县支行营业部亿元。华林集团的贷款总额远远高于其资产总额。
2004年10月,孙树华以14亿元的个人资产跻身《福布斯》富豪榜时,国内某大型网站这样介绍华林集团:“在5536亩土地上,分布着10个分公司,灿若群星,装点着华林的绚烂……总资产亿元。”2005年2月,华林集团为媒体提供的材料称总资产则为40亿元。
但当地工商部门2004年3月出具的华林集团年检报告显示,到2003年年底,华林集团资产总额为133340万元,仅为华林集团自己宣称总额的40%。
早在华林集团产业全面扩张时,就有专家评估,如果华林所有的项目都同时展开的话,华林集团至少需要200亿元的启动资金。而两年前的华林企业总产值始终未能超过2亿元,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型企业。
2005年年初,坊间传出“孙树华骗贷被查”的风声。时年1月底召开的河南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孙树华并未与会,当时正是华林集团多元化战略频频遇挫之际,其在商水县圈地1270亩创立的高科公司匆匆流产,95%的土地又重新种上了小麦和树。
孙树华:“破烂王”玩转“空手道”(5)
华林四五酒业公司也被“破产清算”,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向其逼债。
为了帮助华林走出困境,淮阳县政府紧急调集了6000万元资金,包括1000万的教育经费。帮助华林还债。周口市当时的市委书记在会上表态说:“华林是我们周口最大的企业之一,我们周口与淮阳要与华林共存亡!”
据周口市政府网站报道显示,在此后的两个月之内,周口市政府班子、河南省以一位副省长为首的几位领导分别到华林去考察慰问,他们将这场媒体风波形容为“竞争对手的点火”和“媒体的炒作”。
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一位常委在考察后指出,虽然前段时间一些媒体的炒作给企业的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但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牢牢把握诚信和效益两个根本问题,诚信经营,不断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等,企业就会有新的更快的发展。
此后,久未露面的孙树华在接受《大河报》采访时表示,华林集团注册资金有5亿元,贷款总额为亿元,而非外界所传的40多亿元,“不信可以到人民银行查”。事实上,华林集团在工商部门的资料显示,其注册资本为一亿元。
据媒体报道,2006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也下发过一份文件,文件名带有“紧急帮助华林集团重新崛起”这样的句子。该文件建议华林的债主银行不要单独起诉、冻结资产,并希望银行为华林提供封闭贷款以帮其渡过难关。
一些保护之举甚至令正常的执法行动都难以展开。骗贷传闻出现后的第三个月,多名官员到华林调研。
“华林毕竟是淮阳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周口市经济发展的招牌。”淮阳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认为,在司法部门尚未介入的情况下,政府帮助孙树华,无可厚非。
《江南时报》曾报道了一个“经典的传说”,2001年,华林集团产值仅有7000万元,孙树华高报1个亿,以为会被查出来,但地方官员在上报时将这一数字又翻了一番。
当地多名官员坦言,华林集团在周口地方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并和当地GDP、政绩联系在一起了。而地方政府出于政绩,或者发展的需要,也会于公于私对急于做大的华林施以援手。甚至这种援手都伸到了执法工作中。
2005年,河南省审计局两位工作人员受到局长派遣,带着执法证到华林集团审查华林的资产情况。起初周口市审计局不予配合,理由是他们必须先征求周口市委领导的同意。当两名审计人员进入华林后,淮阳县的一位县长赶过来“全程陪同”,两三天以后,两位审计人员毫无收获,此次资产审查就这样不了了之。
2007年3月底,该法院受理了华林的破产申请,进行资产清查和债务登记,这其实已宣告了孙树华执掌的企业帝国的覆灭。
2007年6月1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