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朱常洛打死崇祯母亲 > 第176章 弄巧成拙

第176章 弄巧成拙(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皇太子册立大典日期越来越逼近,却横生了熊廷弼这档子事。孙承宗快七十岁的人了,心急两头慌,很快累病了,只不过咬着牙硬撑着。

泰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孙承宗到乾清宫西暖阁中报告:

\"臣与袁可立、文震孟等议定,天气炎热,不可停灵太久,八月十五日熊兆珪扶棺南下,由瞿式耜、高迎祥、罗汝才带领三百锦衣卫护送,礼部派一名侍郎三名郎中跟随前往,替熊家料理丧事。\"

常洛说道:\"让长哥和杨嗣昌护送熊廷弼回江夏。\"

熊廷弼己经备极哀荣了,可是皇帝犹嫌不够,孙承宗心里禁不住生起一股醋意,拱手说道:

\"陛下圣明,若不是皇太子册立大典在即,臣也想送飞白回乡。他这么突然就死了,臣真的好不习惯,坐在堂中办事,总疑心他要推门而入。同朝为官这么多年,臣事事让着他,吵过无数次架,却没有一次吵过他的,臣想想都不服气!\"

常洛扑哧笑出声来,\"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宰相还需先生做。\"

孙承宗长叹一声,\"哎!熊廷弼不到六十岁,怎么就突然死了呢?大概是军旅劳顿把他熬干了。他死前半个月,邀臣到他家喝酒,臣忙得脱不开身就没去。世间再无熊廷弼了,想来真是后悔!\"

夕阳照在脸上,显得他格外苍老。

八月十五日,熊廷弼灵柩起运。

常洛亲自送到京郊七十里,朝中勋贵、皇亲、文武大臣倾巢而出,送行的队伍长达二十里,场面极其隆重。

朱由校、杨嗣昌、瞿式耜、高迎祥、罗汝才将熊廷弼灵柩送至江夏县,安葬于流芳镇青龙山脚下。

红霞满天,照着滚滚长江从山前流过,江北岸江南岸升起袅袅炊烟,渔舟唱晚,放牛娃牵着牛慢悠悠走过。

熊廷弼离家四十载,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

泰昌六年八月十九日,朱由检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常洛以孙传庭为枢密使,卢象昇为枢密副使,瞿式耜为知枢密院事。

张献忠升锦衣卫都督,李鸿基升锦衣卫都督同知,罗汝才升锦衣卫都指挥使。

高迎祥则派往陕西,顶替杨嗣昌老爹杨鹤,任陕西三边总督。

孙元化提督京营,曹文诏提督九门。

朝中新锐涌现,孙承宗再次以年迈体弱请辞,常洛置之不理,孙承宗向袁可立抱怨:\"陛下这是要把我榨成药渣。\"

袁可立笑道:“咱们都是难兄难弟,彼此彼此。\"

泰昌六年十月初一,朱由检到文华殿中观政。

凡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呈上来的奏折,先由朱由检看一遍,想想该怎么批示,然后由常洛批示后再让他一遍,然后发往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这就是在手把手地教他,毫无保留地教他。

太子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旦被册立,就是国之储君。

太子不仅地位尊贵,还拥有独立的官署。

有朝廷重臣和饱学名儒做师傅,紧急情况下还可以监国理政。

太子就是皇帝的替身,专等着皇帝死了顶上去。

才干卓越,深得众望,皇帝怎能放心?倘若才干平庸,不能服众,皇帝又怎能放心?

扶苏贤能,赢政非得废了他,改立胡亥。

刘盈仁弱,刘邦也总想废了他,逼得吕后向张良问计请出商山四皓。

刘彻和刘据甚至兵戎相见,父子相杀。刘彻作为深宫圈养大的井底之蛙,从小被一群哈儿狗惯养长大,没阅历没经历,被一群奸佞玩得团团转,脱离实际,脱离百姓,昏愦刚愎,残暴嗜战,差点断送汉家江山。

李世民血溅玄武门,杀弟弑兄囚父,此例一开,从初唐到盛堂从来没有一个是正常的嫡长子继位,多次发生皇子政变。

朱由检熟读经史子集,对这些事门儿清,每天陪着常洛在文华殿看奏折,那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句话说错了引起父皇的不满或者猜忌。

一日,常洛有意考较他,拿起一份郑崇俭送过来的奏折,问道:“太子,林丹汗屡寇宣大,如何处之?”

朱由检心中一惊,这样的封疆大事如果答得不好,必定引得父皇不快,幸好他听孙传庭和卢象昇谈论过此事。

于是假意沉思片刻,十二分小心十二分谨慎地答道:“儿臣以为,疆臣当以持重战守为第一,若无七八成把握,万不可轻率浪战,一则贻误将士性命,

目录
我的钢铁帝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