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广求贤才布诏书 二张兄弟冷眼观(第1/2 页)
在一座繁华的城池,城门下的公告牌前,人群络绎不绝。阳光洒在城墙上,将公告上的文字映照得格外醒目。百姓们纷纷驻足,凝神阅读着这两张由朝廷颁布的重要公告。
第一张公告以正式的公文格式书写,其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治国之道,首在得人。今特颁诏书,广求贤才,以充朝廷之用。凡我朝臣民,有以下之德者,许举荐及自荐,直赴神都面试。
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人淳朴厚道;
二、熟悉时事,了解国政;
三、精通儒学,可为师范;
四、文辞秀美,有撰述之才;
五、明辨是非,可委以重任;
六、志行修立,为乡里所推崇。
朝廷将遣存抚使,遍访四海,搜罗人才,送至京城,由朕亲试。凡合条件者,不拘一格,皆有录用之望。
钦此。
百姓们对这诏书中的内容议论纷纷,有的点头称赞,有的交头接耳,讨论着谁人可当此殊荣。
紧接着,第二张公告同样以公文格式,详细宣布了科举制度的扩展:
继述圣旨,广开才路。朕思科举取士,乃国家选材之大典。今特设新科,以广纳天下英才。
一、志烈秋霜科:奖赏志节坚贞之士;
二、足安边科:选拔安邦定国之才;
三、才膺管乐科:寻求文武兼备之人;
四、直言极谏科:鼓励忠言逆耳之士;
五、文辞雅丽科:选拔文采风流之才;
六、博学宏词科:征召博古通今之学。
各科考试,将定期举行,选拔真才实学者,参加殿试。凡有志于此者,不分贵贱,皆可报名参加。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两张公告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无数士子心中的梦想,激起了他们投身科举、报效国家的热情。城门下的百姓渐渐散去,但公告上的文字,却如同种子一般,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在中书省府衙的幽深内室,灯火映照着忙碌的身影,李春晖与其他官员正沉浸在审阅各地推荐的人才简历之中。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期待,每一页翻动的纸张都承载着一个人才的未来与希望。
杜审言,目光在一份份简历上游移,最终停留在一份来自岭南韶关的简历上。他的声音带着几分赞叹:“这位张九龄,文采斐然,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春晖闻言,从案头抬起头来,接过简历细读,眼中闪过一抹惊艳:“岭南之地,山高水远,竟有如此才子,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话音未落,另一位官员又递上一份简历,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这位刘幽求,出自冀州武强,其论国策文章令人瞩目,诗词中自有一股凌云壮志。”
“这位叫窦怀贞,鲜卑族,乃隋朝西平太守窦彦之孙,精读《鬼谷子》之类书籍,谋略也是超越常人。”
在中书省一处幽静的办公场所内,张易之与张昌宗相对而坐,两人面前的茶香袅袅升起,伴随着淡淡的水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然而,他们心中的波澜却与这份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易之轻轻吹了吹茶水,抿了一口,眉头微蹙,打破了沉默:“陛下致辞委任李春晖为正职,而不是我们,这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李春晖已经对我们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张昌宗点头,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确实,李春晖的崛起速度之快,让人措手不及。我们必须找到办法,否则他在朝中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张易之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我们需要找到他的软肋,只要有机会,就一举击破他的完美形象。”
张昌宗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李春晖虽然才华横溢,但毕竟才露头角,经验不足。我们可以从他的过往入手,寻找他的弱点。”
“对,”张易之附和道,“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他的行动,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未必没有漏洞。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合适的渠道,向陛下陈情。”
张昌宗点头表示赞同:“此外,我们还可以联络一些不满改革的官员,他们或许会成为我们的助力。”
两人的对话在茶香中继续,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策略与筹谋。他们知道,这场权力的较量,不仅是智慧的比拼,更是耐心与时机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