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经出世入世,没有了苦恼,一切都是真性的表达。他可能会像个孩子一样嘻嘻哈哈、快乐地从你身边跑过去,可是我们很多的信众看不到真实的表达,只认同高高端坐或慈眉善目的高僧形象,而疏忽了自己身边不经意的智慧和护佑的力量。”
“说得对、做得对,就是一种学问,一种佛的智慧与修为。有着孩子般单纯的思想情感也许是最好的,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无我的自由。”西儿沉思着,喃喃地说。
“救你的那位虹化高僧的状态就让很多人无法接受,这让我们看到了人心的虚荣和伪善。我们现在所走的路是高僧曾经步行过的路。他在阿里的山洞闭关修行多年后步行到这里,他披头散发,身上有烂疮,又得了白癜风,整天疯疯癫癫,一路上受尽了白眼和驱赶,没有一户人家愿意收养这位病毒缠身的老人,更认不出他是出关的高僧。他饥寒交迫,又身染重病,终于晕倒在一户人家附近。这户人家在那曲是大户,富有的主人有一颗慈悲的心,他收留了这位老者,并给他净身和治病,一直养在家里。三年后的一天,这位老者向收留他的主人说,我快要离开这个人世了,请在大路的拐弯处为我搭一个毡房,我待在里面的日子你们不要进来,不需要饮食,看到里面的光亮也不要进来,七天以后你们打开毡房的门就知道了。主人想老人已经在家里待了这么久,老人最后的愿望就让他没有遗憾地实现吧。于是主人心甘情愿按照老者讲的去做了。很快毡房搭好,老人进去后叫外面的人把毡房门锁好。接下来的日子里,主人和家人们担心老人,一直守候在毡房旁。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他们通过毡房的缝隙中看到里面不断闪现亮光。七天之后亮光逐渐消失,他们遵循老者的话打开毡房的门,惊讶地看到毡房内的老者已经消失,在毡房的地上仅仅留下了老者的指甲和头发。此时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立刻虔诚地叩拜这位老者的遗物,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位高僧大德,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生命的虹化。人们在这位高僧虹化的地方修了白塔。”
说到这里,上师让车子停在了一处白塔前。西儿的眼泪夺眶而出,她跳下车,跪拜在白塔前,任由雨水和泪水滑过脸颊。她闭上眼睛,四周似乎在天外般的静寂,脑子开始嗡嗡作响。不是缺氧的疼痛,而是闷重的压力。之后静下来,神经开始向四周延伸,把脑袋架空。她看到了高僧严寒烈日下的修行,看到了高僧被唾弃被驱赶,更看到了高僧虹化的场景,听到了那让她感恩的诵经声,满是皱纹的脸,却又那么安详,像年迈的父亲端详着女儿,在他消失的最后一瞬给了西儿一个慈善的笑容,就像西儿生命回归时那永恒的一抹笑容。
心印 二(4)
感恩与感动的幸福,度化着西儿。观想后的西儿,有些体力散失,上师给她灌了顶,让她在车上及时休息。回程中,高原特有的强紫外线一会儿铺散在羌塘草原上,一会儿又被乌云遮蔽。完成了夙愿,西儿身体有些困倦,偶尔在精神振作的瞬间,瞭几眼车窗外。满眼连绵的铺着草的山,衔接着草泽的地,星星点点的亮片,那是汪汪浅水,倒映出茁壮的草,饮水的马、牦牛以及卷毛的羊,证明着草场的肥沃。羌塘的牧区,没有一棵树,*着,暴露着筋骨,既强壮又秀美,既沧桑又活力勃发,让人惊讶,让人喜爱。
奔波在高天阔地的羌塘草原上,是漂泊,也是归宿。黎明中、夕阳里,那炊烟袅袅的黑色帐篷,那蒙着半边脸赶牛的牧女,都让西儿感动。在粗糙的帐篷里,在沾着油腻的氆氇上,在燃烧着牛粪的铁皮炉旁,西儿与上师盘腿而坐。炉火映照着他们的脸,沉静而舒缓。酥油茶的浓香溢满了有些昏暗的空间,却给路途中的过客以详实的慰藉和温暖。每当离开这漫漫长途中的温暖,西儿总是将那些牧民男女挥手祝福告别的情形,如诗如画般印刻在脑海中,时时激起心中的波澜。一片冻土的寒冷,抵不住内心的感恩,让微小的感动孕育出博大的爱,回报世间。
10月的拉萨炫耀着金黄色的收获,铺满街道的银色、黄色、褐色的落叶,让开放的拉萨终于回归到古典的沉稳。日光变得娇柔,清凉的风让藏区的人们开始深居简出,躁动的气息渐渐偃旗息鼓。在10月的一个清晨,格桑被西儿送入拉萨妇产医院。透亮的玻璃窗将大束的阳光投在产床上的格桑身上。第一次经历生产的格桑有些焦灼和恐慌,西儿默念平安经为格桑祈祷。在格桑被送入产房时,阳光突然被厚厚的乌云挡住,有些阴郁的气氛,让西儿的心里咯噔一下,有些不祥的预感。冥冥中她已经感觉到有一种虽遥远但很强大的求生力量,格桑的身体和胎儿能否经得住这一艰巨的考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