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神秘西域文化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3/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游戏降临:从单机开始逐步成神斗罗v:从捡到失忆的比比东开始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

的古墓荒冢,墓中的精美壁画让人叹为观止。那些展现古人生活,如种植、畜牧、蚕桑、宴饮、出游、博戏、酿酒、做醋等等最平常的生活场景的壁画,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仿佛专门等候在那里,昭示后人这片土地曾经如此生机勃勃。

6东西文明的碰撞(1)

丝绸之路的确是“丝织品”和其它物资的传播贸易之路。但是,如果单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未免过于狭隘,这条漫长的古道突破了国家、民族、地域的限制,它所带给人类社会更积极的是文明的交融和渗透。从商贸活动到文明交流是一个质的飞跃。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传送到西域各地,尤其是冶铁技术的传入,大大提高了西域各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在公元1世纪的罗布泊晚期墓葬中就出土了很多铁刀、铁镞。在尼雅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的铁镰、铁刀、铁斧、铁锄和铜匕首等。考古工作者还在古楼兰遗址中,发现了西汉风格的建筑,里面有华丽的大厅、厢房、花园、冰窖和厩栏,其高超的建筑技术相当惊人。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西汉政府在西域各地进行屯田,兴修水利,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如凿井技术、“井渠法”相继传入了西域。西域人民把“井渠法”加以改造,成为有名的“坎儿井” 。“坎儿井”在西域使用普遍,仅在吐鲁番一地的暗渠总长就达2500公里。这项工程实在是可以与长城、大运河、都江堰并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工程。此外造纸、医学、建筑、文字等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技术不断地传入西域,中原汉族人民的一些生活风俗也影响了西域地区。

在中原的经济文化传入西域的同时,西域地区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和品种繁多的植物也不断地传入到中原地区,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中原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和艺术水平。

在音乐舞蹈方面,过去一直以来人们都持东西方交流互补之说。据历史记载,中原与西域的音乐文化交流,早在周代以前就开始了。这种交流从历史上看,虽然是双向交流,但是,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丰富多彩的西域各国的音乐舞蹈,由西向东汇入中原才是主流。

在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中原华夏音乐艺术中,曾经汲取了大量的西域音乐的精华,在我们司空见惯的乐器里有很多是来自于西域。这些音乐水平很高的、与传统的汉族音乐迥然不同的西域音乐的流入,以及我们相当熟悉的琵琶、笛子、排箫、箜篌、胡笳、竖笛、鼓等演奏乐器的不断进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音乐内容。旋劲的胡风与西域各民族的乐舞,以其特异的风采和鲜明的个性,为中原的音乐艺术注入了新的声律和表现形式,对中原大地的音乐文化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山东武氏祠左室的第三石后段刻有一个乐舞图像。画面上共九个人,其中两个人弹琵琶,弹琴、弹筝、吹直笛、吹排箫者各一人,一人翩翩起舞,二人持小棒对唱。嘉峪关的汉画像砖上,也刻有乐师们弹奏琵琶、箜篌,吹竖笛的画面。在汉代的石刻和一些铜铸像中,均反映出当时西域的一些乐器已经在汉朝广泛地使用。

此外,通过丝绸之路,品种繁多的植物也不断地传入内地,连我们最常见的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葡萄、核桃、石榴、西瓜、橄榄、芝麻、苜蓿、黄瓜、蚕豆、大蒜、香菜、胡萝卜等等,都是驮在骆驼背上,从遥远的西域辗转传来。由于这些产品的输入,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生活,而且对中原地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也曾将它固有的文明,慷慨地贡献给全世界。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及织造技术、冶铁和水利灌溉技术、造纸和印刷术、造桥技术、火药合成技术以及瓷器、水车、风筝、竹蜻蜓等等先进的技术和物品,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冒险之路、交流之路、理解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古人如张骞、班超、法显、玄奘、马可?波罗……历尽千辛万苦,沿着这条道路使几种文明互相碰撞,并产生出伟大的古代文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条路可以与它相媲美。从古至今,丝绸之路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始终是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艺术家、旅游家和探险家们探访的黄金之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6东西文明的碰撞(2)

这条路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1远古的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网游虚空的世界七零之漂亮泥瓦匠[基建]小孤前年嫁彭郎末世重生之温乐(网王)只是越前龙马夏末微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