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页)
扎,而共产党的“人民币”方兴未艾。
解放战争时期的流行歌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而民主政府的德政之一,就是人民币的财政取代了法币、金圆券;共产党的恩情,就是做到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知识分子也就唾弃了国民党的金圆券、银圆券,接受了共产党的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宣告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面值最小的是1元券,还有2元、5 元、10元券等。
1949年上半年,北平、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接连解放。在这期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一败千里,金圆券的币值也一落千丈。实际上许多大城市主要使用旧有银圆或美金甚至金条(在天津上海等地)、或香港英国殖民当局发行的港币(在广州和南方侨乡)。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以金圆券6元兑换人民币1元;对于工人、学生的优惠兑换率则为金圆券3元兑换人民币1元(限额金圆券510元);1月31日北平解放后,2月2日比价降到金圆券10元兑换人民币1元,20天内迅速结束了兑换工作。
4月29日南京解放。军管会布告,规定以人民币为所有公私交易、买卖、票据交易的定价和结账本位。5月8日前金圆券准予流通,并规定第一天的比价,为人民币1元值金圆券2500元。随着金圆券的贬值,随时调整比价。
5月2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六天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市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价(1银圆 = 人民币8百元),在一星期内收兑完毕。6月5日起,中共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完全禁止金圆券流通。
人民币发行后,也面临着经济困难和金融动荡的危险处境。不到一年,在1949年9月中就发行了5千元及1万元新钞。这几年之间也免不了通货膨胀。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市场掀起过4次物价飞涨的大冲击波。1951—1952年,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措施,全国物价波动逐渐缓和、趋于平稳了。(参看本书附录)
这是国民党政府在40年代的整整十年间从来没有做到的。人民币克服了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由此逐步获得了知识分子的信任。
txt小说上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