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
从战胜日本这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保土的同盟国打败侵略的轴心国,加上美国向日本投了原子弹,日本在亚洲范围内投降。包括中国在内,战争就此结束。这不全算中国在军事上打败日本,也不是国共任何一方带出了奇迹。中肯地讲,应该是全中国人民投进国共阵营在不同的岗位发挥过作用,在不同的时刻作出过努力。因此,胜利是大家的。既然国家兴亡,人人有责;于是抗日胜利,人人有份。这一点是没有人会有异议的。但成果是不是大家一齐分享?结论就完全不一致。譬如,用传统的讲法,日本投降之后,今后江山归谁?又或,用现代的述词,由谁治理中国?至少,在能够举足轻重的政治团体之中,国共算是两个不同党派不同阵营两支对立力量,堪称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为当时的急务。
标榜奉行「三*义」的国民党容不下另外一个党,反而亮出「马列旗帜」的共产党却主张组联合政府。美国插手,居中调停。*同意,参加谈判。蒋介石提一个条件,他要共产党放弃统领的红军,让他们收编到国民党军队中,然后才开始谈其它合作事情。毛泽东当然不答应。而且,经过了二十年代的两次清党屠杀及三十年代的五次大军围攻,共产党绝对不会放下枪。于是,美国终于无功而退,公开发表失败报告。自此,中国的事交回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这又再次退回到传统的争雄角逐。蒋介石自以为兵强马壮,掌握政府,尽占上风。他强调与共产党在治国问题上势不两立,相信发动全国性的剿共就可以解决问题。毛泽东似亦有两手准备,避重就轻,化弱为强。他争取与其它党派团体以协商筹组政府,同时在抵抗中部署着乡村包围城市战略。其实,整个中国四十年代,亦可以笼统地概括为是红区与白区的对立。前五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延安*政府(加敌后根据地)与以蒋介石为首的重庆国民政府(加全国日占区)的取向不同;后五年是,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发展亦异。此消彼长,情况逆转。在未来中国如何体现共和政制的统一领导问题上,共产党凭推出多党合作口号,深获国民支持拥护;国民党则自恃正统当朝得令,只知官商勾结贪污。当全国经济在四大家族带头搜括滥权作弊下迅速崩溃时,虽有美国出动飞机和战舰帮忙蒋介石运兵,人民的抉择早已决定了谁胜谁负。
至于,共产党何以能胜利,原因虽然很多,专家互有争论。但是,总的来说,关键在民。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民到后来都拥护共产党。中国有句古话,得民者昌,失民者亡。任何政权的兴灭总不离这个规律。而且,论文论武,毛泽东战胜蒋介石,也不偶然。在国共双方武力较量中,共产党可说是以弱胜强。另外,在二人同期所作文字宣传中,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全书一意*,唯我独尊;毛泽东撰写「论联合政府」,主张全民协商,携手治国。从舆论的角度判断,谁*,谁*,人民显然心中有数。何况,中国人当年不断努力的现代化前题是,如何摆脱外国欺侮,争取今后独立自强。在国共争雄的最后阶段,蒋介石又太过依赖美国,更是民族大忌。
以下是这十年中最关键的历史大事概述。
第4章,第1节:艰难时局,三面受敌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4章,第1节:艰难时局,三面受敌
第4章,第1节:
艰难时局,三面受敌
四十年代最初的两三年是*史上的艰难岁月。
本来,四十年代以来,是抗日转折点。在中国战场上中日几乎休战。汪精卫到南京组伪政府,代日本人管理当时的沦陷区。又因为日军偷袭珍珠港,促使美国向日本及德、意宣战,日本把军事重点移向太平洋及东南亚各国,使英、美要中国加盟在亚洲同抵抗日本侵略。先是,1941年12月8日中国正式向日本宣战。然后,从1942年1月1日起中国挤身所谓国际四强,并负起派军缅甸援英的责任。继而于2、3月间遣国军十万人从云南进入缅甸,开辟了中国本土以外的抗日战场,成为了对抗法西斯同盟国的一员。这其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成了飞虎队来华助战,配合西南工事,打通滇缅公路,为中国的后方提供接济运输。但是,这时期的*队伍却是面临三面敌人夹击。那分别是:一、日本的侵华军,二、蒋介石的国军,三、汪精卫的伪军。从*发展史而言,这段岁月为最艰难。主要就是,上一个十年中蒋氏推行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在这时候又再暗里推行、有死灰复燃的活动。因为,打从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国民党已到处鼓吹*。不仅在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