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回归到本源“道”的状态,达到“知常曰明”“没身不殆”;智慧道德圆满;“止于至善”。圣人们认识了极性世界的规律,又认识了非极性世界的规律,指明了由极性到非极性的溯源归根,这才是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恰好与老子讲的圣人相反,我们是生而占有,为而必恃,功居自傲,尽干的是与道相反的事情。一生中把争贪夺抢作为有作为的、聪明的、有本领的标志,却不知陷入了极性的漩涡中难以自拔。越走越极端,越来越堕落,形成了贪、瞋、痴的恶性循环。顺着极性的贪欲就堕深渊了。老子要我们“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逆着贪欲妄想和私心杂念回归,顺着“无私、无欲、无为、自然”修道,体现出六度万行的大乘精神,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自然界。
我们要学习老子提出的圣人的人格和境界,把它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体相用一如。“生而不有”那就是奉献和施舍。不占有的“生”,就是落脚在给别人奉献和施舍上。“为而不恃”就是高尚人格和修道定力深厚的体现。“功成而弗居”,就是心态平衡的非极性状态的开显。
■第 三 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的每一句话要是展开来讲就多的不得了啦!可以讲出很多道理来。“不尚贤,使民不争”。既然有贤就有愚,没有愚哪来的贤呢?贤与不肖、贤与愚还是极性的观念。“尚贤”,就是尊崇贤人,抬高贤人的地位。什么是贤呢?中国古人讲的贤,一方面是指智慧和才能;另一方面是指道德和品行,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都可认为是贤人。当然贤人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如果在这两方面达到圆满的贤人,就成圣人了。为什么要尚贤呢?从内讲,是由于人们失去了上古纯朴的风尚,进入了本能显露本性潜隐的阶段。于是人们都以显露、满足自己名利欲望的本能,作为“尚贤”的内因。如何展现自己的才华,如何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尚贤”的微观动力。当然社会的外在需要成为“尚贤”的外因。社会为什么需要贤人呢?究其本源,仍是每个人的内在“尚贤”导致的结果。如果人人纯朴,社会就不“尚贤”了。人人本能放纵的时候,贤人的治理就成为所需了。所以当一个社会“尚贤”,当一个国君“尚贤”,当一个个人“尚贤”时,就说明人类社会已进入群体极性观念支配的历史阶段,进入了“硬件性文明”的时代。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已失去了纯朴善良、无私无欲的非极性观念支配的历史阶段,失去了“软件性文明”的时代。凡是极性的观念、操作,都显出双刃剑的效应。“尚贤”促进“硬件性文明”的发展,必然放纵人们贪欲妄想、私心杂念的本能。于是,导致人们争贪夺抢的社会恶果。“不尚贤”时,人们得不到本能膨胀的条件,故争贪夺抢之心不起。所以老子讲不崇尚贤人使民就不争。人人都想展现和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时,争夺那是不可避免的。老子的大智慧认识到这一点,他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的观点,是有很深哲理的,是对人类社会的长远、本质、究竟生存价值的关心。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你不要把那个东西看得那么贵重,社会不要把那个东西看得那么贵重,那人们决不去偷盗。拿破伦时代金属铝的制品很贵重,那是当时铝不容易冶炼的缘故,于是拿破仑以自己有一个铝碗而自豪,让现在的人看来就成为笑话了。可见物品的贵重不贵重全是人们的一种极性观念造成的。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庄子讲“物无贵贱”,都是人们的观念造成的。“货”的难得是人们贵重它的结果,从本质讲是心理心态造成的。你不贵难得之货之时,决没有摄取的欲望,更不要说偷盗了。如果在人的心理上认为碰见蓝宝石不吉利,是不祥之兆,那就没有人去偷了。如果说那一颗蓝宝石价值多少美元,那就麻烦了,多少人就跃跃欲试,想偷那个蓝宝石了。那是因为人们把蓝宝石故意往高贵抬的结果。不要人为故意往高贵抬,老百姓就不去为盗,黄金就是人们抬高的结果。这个黄金,实际上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去看,有什么作用呢?用黄金制造飞机机体重得飞不起来;用黄金打把镢头软得不能挖地,黄金制作的刀子连布都剪不成,实际上黄金的用途并不那么贵重,就是因为黄金耐腐蚀、不生锈、易保存、稀有而贵重。“贵贱不在己”,庄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列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