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晋王出班道:“禀父皇,四弟正在路上,当在今晚进京。”
“嗨——,怎么军务这样繁忙吗?连早日回京跟朕聊一聊的空闲都没有吗?朕老了,就想和你们多说说话啊。”人之老矣,思子心切。
众子齐唰唰跪倒在地,连道:“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肃王在后面听父皇说出这样令人感动的话,一时激动,竟唏嘘起来。众儿子看他哭,也不甘示弱都掩面哭泣起来,生怕自己落了后。
这是秦王跪爬两步道:“樉儿这次再也不回去了,留在京师陪伴父皇。”
朱元璋冷眼看着儿子们的表现,真是没有一个应心之人。男子汉大丈夫,当以天下为重,老爹说了这样一句话,就不去戍边了,那还怎么治理国家?这回你想去,老子也不让你去了。他不耐烦的道:“罢了罢了,朕还没有死,嚎个球?”
众子听了,哭声戛然而止。
这时朱元璋又道:“我把允炆立为皇太孙,你们有何想法吗?”
有什么想法?有想法也不敢提呀?老爷子端坐在上面,他的话你有意见,这不是找死吗?
但是,所有皇子心中又都有意见,只是不说罢了。其中有拥护二皇子朱樉的,有拥护四皇子朱棣的,儿子们中间也分为两派。还有一个宁王属于特例,他谁也不支持,只在一边做井上观。
秦王道:“启禀父皇,皇太孙允炆为我等侄儿,自当全力扶持,共襄我大明基业。”
朱元璋心说:“哼,你那点花花肠子,老子早就看清了,锦衣卫把你觊觎皇位的事儿早就告诉老子了。”他微微一笑,道:“是么?”
“儿臣句句肺腑,字字真言。”秦王低着头,心里说,看来老家伙莫不是怀疑自己了? 朱元璋从丹墀之上站起来,过来扶起秦王,然后示意众王起身,道:“你们下去吧,朕想歇歇啦。”
朱棣没在身边,他甚至连话都懒得说。
众皇子只得颔首告退。
…………
皇孙朱允炆所在的东宫之内,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以及世袭魏国公徐辉祖三人陪他围坐在一张八仙桌边,朱允炆怀中抱着一只温顺的白猫,白猫看样子已经睡着了,蜷成一个圆球状,身上的长毛儿随着它的呼吸一起一落。
明朝有很多怪事,齐泰是一个文人,却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其实,这又与朱元璋的一贯做法吻合,他就是要把天下有能力的将军司令全部干掉,然后由一群无能之人盘踞高位,这样就会对他朱明皇朝的威胁大大减少。于是在这样的奇诡体制下,一批文人做了将军,一批将军做了地方行政长官,正所谓张飞绣花,孔明抗刀。
“公等认为后日大典之时,众王叔将如何行动?太学院之事没有成功,分土裂疆效果亦是不甚理想,只怕这两件事被诸王知道后,会打草惊蛇呢。倘若行为过激,气坏了爷爷,那可就不好了。不如后日我坚辞不受,公等以为如何?”
“殿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齐泰看看黄子澄和徐辉祖还有朱允炆,接着压低声音道:“此时皇上立储皇太孙一事本就心意不坚,群王觊觎皇位已久,倘若殿下再稍加推拒,怕会有人兴风作浪,推举秦王或者燕王为储,届时皇上再有迟疑,恐生大变啊。”
徐辉祖在一边应和道:“殿下万万不可,殿下以仁孝闻于天下,此举虽说能够彰显殿下的仁义,但是对天下却是不仁之举。若皇位被燕王传继,天下生灵恐再遭苛政。真要是那样,岂不是对天下万千子民不仁?皇上立储太孙,已经传檄天下,殿下若有推拒,岂不是对皇上不孝?此等不仁不孝之事万万不能做。”徐辉祖说的话很有道理,几个人无不点头称是。
朱允炆道:“这样说来,我便不能推辞了?”
“不能推辞!”三个爱臣异口同声的答道。
“可是诸王在各地驻扎日久,已经盘踞各方。只怕日后皇上百年,我继位之后,会尾大不掉啊。”朱允炆划拉着白猫身上的长尾巴,表示着自己的担心。
太常卿黄子澄捋捋胸前的几根黄须道:“殿下不必担心,其因有三:一者,诸王叛乱,出师不正。殿下登基之后,只要心怀天下百姓,以仁治国,则必会天下归心,倘有人作乱,天下必会人人得而诛之,此所谓人心向背。二者,皇帝囊括天下大军数百万,诸王只得一隅,他们若果真作乱,岂非螳臂当车?三者,先汉之时有景帝削藩之策,待殿下龙登九五,自然也可以推行此策,逐步削权,使各王之权力日减,等他们稍有异动,皇上自可率大军横扫无敌,犹如猫之戏鼠,虎之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