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子黄蕙是亲表兄妹关系,从小青梅竹马,婚后伉俪情深,特别是在三次“家难”过程中,夫妻相濡以沫,共度了多少艰辛岁月。洪昇有两个亲妹妹,兄妹们从小在杭州西溪的“洪园”中,度过了许多吟诗作画,联句酬唱的美好日子。洪家的女子可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两个妹妹出嫁后,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都年轻轻地就悲惨死去了,洪昇为痛惜妹妹的惨死,不知洒下多少辛酸的眼泪。
从以上考证的事实不难看出,《红楼梦》的悲凉故事,实际上就是洪昇对自己遭逢的“家难”的忠实记载。《红楼梦》故事同洪家的破家经历完全吻合,而同曹家的经历则对不上号。《红楼梦》“作者自云”明确指出,创作此书的目的,一是把自己“不肖”、“荒唐”之罪,“编述一记”,“告普天下人”;二是记载“当日女子”的事迹,以显得自己家“闺阁中历历有人”,使之不被“湮没无考”。对照洪昇的经历,这两个创作目的不是完全有充分理由么?
土默热先生的系列论文中,有关这方面的考证文章最多,考证得也最细致。如《怀金悼玉诉情种,寂寥伤怀话石头》、《洪昇初创〈红楼梦〉的蛛丝马迹》、《洪昇家族与〈红楼梦〉家族之比较研究》、《甄士隐考证》、《〈红楼梦〉“作者自云”解读》、《三秋挽歌》、《封建大家庭矛盾综合症》、《〈红楼梦〉十个为什么》等。
四、《红楼梦》“闺阁昭传”创作目的与洪昇的“闺
友闺情”
《红楼梦》作者开篇就交代,创作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当日的“闺友闺情”,是为了使当日心爱的姐妹们得以“闺阁昭传”。作者要“昭传”的不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女子,而是“一干女子”,用通俗的话说,是一大帮女子。事实也是这样,书中仅“正册”、“副册”、“又副册”就记录了三十六个女子,更何况还有不入册的众多女子!任何一个高明的作家,要想写好这么多活泼可爱、活灵活现的青年女子,没有生活原型是不可能的,没有同生活原型的长期密切接触也是不可能的。
土默热先生指出,曹雪芹是个独生子,遗腹子,没有亲姐妹,也没有证据证明有众多的表姐妹,即使有少数几个远亲姐妹,他同这些女子也没有一起长期共同生活的可能,从这一点推论,曹雪芹不具备创作《红楼梦》的基本条件。而洪昇作为一个“百年望族”的承重孙,作为一个风华绝代的翩翩佳公子,青少年时期确实同一大帮同年龄段的、有着很高文化素养的姐妹们有过美好的生活经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既是洪昇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也是洪昇创作《红楼梦》的初始动因,从一定意义上说,还是洪昇《红楼梦》作者身份的有力证据。
除上文提到的洪昇妻子和两个亲妹妹之外,土默热先生以其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古典文学功底,考证出《红楼梦》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原型,就是清初活跃在杭州文坛上的“蕉园诗社”“前五子”、“后七子”——十二个活生生的青年女诗人!这些女诗人都出生在名门望族,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她们的家族都是明朝的“望族”,在清初均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她们的家庭生活和个人婚姻生活都非常不幸,落得“千红一哭”的共同悲剧下场!这些女诗人与洪昇都是亲姐妹或表姐妹关系,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吟诗作画,一起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她们是第一个公开结社的女性文学团体,她们是第一个冲破世俗禁锢公然踏青踏雪、招摇过市的开放女性组织。据土先生考证,她们在结社期间,每个人都为自己取了诗人的别号,并公开出版过个人诗集。她们还不顾社会上的世俗禁区和偏见,公然集体评点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她们经常和表哥洪昇、洪昌等人,一起在西溪的洪园、竹窗、柴门、花坞、山堂、水阁中游玩,春歌桃花,夏咏芙蓉,秋颂芦花,冬赞雪花,联袂寻梅赏菊,一起分韵赋诗。她们一起游玩的这些地方,在《红楼梦》中则被写成了怡红园、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凸碧堂、凹晶馆等,构成了“大观园”的基本格局。
洪昇因“家难”被迫离家出走后远赴北京谋生,姐妹们也陆续出嫁,由于明末清初那特定的历史和时代原因,她们婚后都十分不幸,有的因为婚姻问题青年早死,有的因为家庭破产痛苦挣扎,有的因为官府抄家妻离子散,总之,这些聪明美丽的女诗人都没有逃脱悲剧命运!二十年后,洪昇返回故乡,重新安葬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在祭奠仪式上,洪昇痛哭失声,连续写了六首感天动地的悼亡诗!
土默热红学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