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1/4 页)
这时候作为一个组合家庭的弊端和尴尬之处就凸显了出来:沈素梅不是施颖的亲生母亲,苏夏也不是施颖的亲妹妹,两个人是无法在施颖的事情上多过插手的,毕竟一旦出现失误就会招惹麻烦和口角。但是一点都不管,也不关心的话,沈素梅又会被人说“后母无情”——最后还是施兴中发了话,让沈素梅什么都不要管,她才微微摆脱了这样两难的处境。
虽然对施颖的作为和个性颇感失望,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施兴中又怎么可能一点都不管她呢?之前施颖留学的一应事务,因为她自己的强烈要求,都是她自己一手操办的,施兴中为了锻炼女儿的独立能力,也没怎么插手。但是现在她自己的留学机会已经被自己给搞砸了,施兴中也拿出了自己难得的对女儿的强硬,重新联系了中介,让施颖放弃申请美国的大学,改为澳大利亚留学。
现在去澳洲是极好申请的,中介公司没几个月就搞定了一切。在苏夏获得伦敦国王学院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施颖也收到了墨尔本大学的录取通知。
只不过,相对于苏夏的欢欣鼓舞,施颖的表现就冷淡的多了——从2001年9月份起,她就开始自怨自怜自暴自弃了,明明一开始是她先要去的美国加州大学,要生活的比苏夏好,现在反倒被苏夏被比了下去,这让自尊心极其强烈的施颖有些接受不了,觉得世界对她不公平。
施兴中和沈素梅却都是想要见到两个女儿之间相处和睦的,奈何施颖和苏夏之间的气场像是磁铁的两极,相互排斥,却怎么都融合接近不了。为何缓和两人之间的关系,在苏夏开始采购留学生活用品的生活,他特意喊上施颖跟着一起去,想让两个女儿在生活中多多接触多多靠近,以后她们分别工作成家了,也能像普通的姐妹一般互相扶持与帮助。
就这样,苏夏不好意思拂了施叔叔的面子,施颖则是为自己的零花钱不被父亲扣掉,本就互相不甚喜欢的两个人硬是被凑做了堆儿,一起逛街购物好几天。
从沈素梅与施兴中结婚以来,说是住在同一个家里,其实苏夏和施颖从未有过什么亲密的私下接触。在学校两个人是从不说话的,假期周末两人各有各的朋友圈,也从不结伴出游,在家的时候更是虚伪客套浮于表面,回了房间就各干各的,谁也不跟谁掺和,一起结伴逛街好几天是她们二人从未有过的经历。
两个价值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人硬是被塞在一起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是矛盾频发。
苏夏喜欢去一些小店淘精致实用的东西,施颖则喜欢进奢侈品店大肆扫货。苏夏喜欢货比三家,选最物美价廉的买,施颖花钱就大手大脚,从不讲价对比。苏夏出门前喜欢列好购物单子,挑选路线节省时间一下子买好,施颖就喜欢乱逛乱窜,偶尔见到了某个档次高一点的咖啡店就进去休息,一坐就不肯再起来……
共同出游了没两天,施颖的脸就臭了,当然,苏夏同样是不爽的。要不是她素来以大局为重,也不喜欢跟人吵架甩脸子,她和施颖早就如同针尖麦芒一样,两不相让了。不过就算如此,在施颖对自己表达出她自己的不满之前,苏夏也先给她吃了几个软钉子,说:既然这事为她购买生活物品来着,挑选什么样的东西,去哪里买,当然是她自己说了算。施颖如果不愿意一起出去,可以不跟着一起去,她乐意去哪里溜达就去哪里,苏夏不会管,也不会跟施兴中告状。
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大路朝天,两人各走一边,既然不对盘,干脆也不要硬凑堆儿了。施颖虽然不满这是由苏夏先提出来的,感觉跟苏夏嫌弃她一样,有些抹了她的面子,不过她心里其实也乐意的很,当天上午就自己出了门,据说是找她那些在北京本地上大学的同学玩去了。
没了施颖这个帮倒忙的,苏夏按着自己的计划,又花费了不到两日时间就采购完了洗漱,清洁,生活用品跟衣物,买的都是她用惯了的,英国找不到或者是价钱特别贵的东西,当然也都是些便于携带的小物件,大物件会到伦敦后再添置。
苏夏是不用在国内参加高考了,但是她的那些同学们,现在却都进入了备战的关键时期。Z市的初中同学基本上没有出国的,老同学们的成绩也是高高低低什么档次的都有,一年之后命运如何,其实这时候已经可以窥见一二了。而北京的那些高中同学们,倒是有不少的出国,跟苏夏关系很好的吴慧晴和冯裕美却都准备呆在国内了,两人说自己都是个疲懒性子,国内大学进去难出来容易,国外的大学却是进去容易出来难,两人在国内都紧张了十几年了,不想再去国外奔波了,反正国内学校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