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页)
真的,从医院出来到现在,一次也没看到。
向小强释然一笑:这是自然,旗袍、马褂都是清朝的传统服饰。这里是明朝,当然不会有人穿清朝服装。
别说,这样顺眼多了。
街上女性明显比男性多得多,应该就是铀“南明七、八成都是女人”那句话吧◎小强虽不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但越看心里越美滋滋的,越觉得来明朝来对了。
路上的男人们都穿着各式洋装,戴着呢子礼帽,或是鸭舌帽。女人们也大多穿同时期的西洋服饰。
一些有钱的阔太太牵着小狗,围着开司米披肩,或者裹着豪华皮草,更有夸张的,还像十九世纪欧洲贵妇一样,戴着硕大的帽子,上面插着鸵鸟毛。
萧瑟寒风中,经匙着瑟瑟发抖的乞丐。不但有男乞丐,还有女乞丐。那些衣着光鲜的太太小姐们趾高气扬地走过去,偶尔“叮当”一声,还会地扔一枚硬币到乞丐的盆子里。
向小强摇摇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什么时候都会有这种事。
……
向小强渐渐看见两侧建筑越来越大气,小轿车也越来越多,突然看见前面一个大广场。
“师傅,”他下意识地问,“那就是新街口吧?”
拉车的听他不是南京口音,边跑边回答道:
“是啊,新街口广场!”
' '
第3集 良友百货公司
在后世,新街口虽是南京的商业中心,但并没有什么广场,只是个繁华的十字路口而已。四条干道在这里交汇。西边的叫汉中路,东边的叫中山东路,南边的叫中山南路,北边的叫中山路(很奇怪,不叫中山北路)。
但是在现在的明朝,新街口西边的,也就是他们来的这条路,还叫“汉中路”;东边的叫“长平路”;北边的和南边的,分别叫“延平北路”和“延平南路”。
“长平路”和“延平路”是南京最大的两条主干道,是为了纪念“长平女皇”朱、和“延平郡王”郑成功而命名的。
朱大名鼎鼎,本是崇祯的女儿,封号“长平公主”,粤剧《帝女花》讲的就是她的故事,金庸《碧血剑》中的小公主阿九,《鹿鼎记》中的独臂神尼九难,亦是朱。历史上朱的命运十分悲惨,先是被自己的父亲砍断一条手臂,随即国破家亡,由皇家金枝玉叶沦为亡国奴。她曾在顺治二年上书清帝,乞求出家为尼。顺治觉得公主是女儿身,不会有人拥她为帝,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未许公主出家。为笼络人心,还对公主赏赐有加,并将她下嫁崇祯生前选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