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3/4 页)
实不太妙。
“重耳在外而安,申生于内而亡。”眼瞅着萧无畏面色越来越难,林崇明却是依旧满不在乎地笑着,摊了下手,平心静气地给出了个典故。
萧无畏于诗书上虽算不得努力,可往年在舒老爷子的强力压制下,好歹算是用过苦功的,对于重耳申生的典故自是了然于心,这一听林崇明如此说法,心头不由地便是一凛,眼中精芒暴闪地着林崇明道:“林兄以为弘玄帝动手在即了么?”
“攘外必先安内,在弘玄帝来,外藩不过都是癣疥之患耳,纵使突厥等外夷再强盛三分,亦不足以动摇朝廷之根基,而项王虽是亲弟,却恰是那在喉之鱼刺,不吐不快,某以为此番南征北战之乱其中必有陛下之推手,今项王虽统领大军于外,似手握重兵,风光已极,实则不然,姑且不论军中之掣肘必多,难以统掌全军,就说项王爷此番离京日久,正是陛下整治内政之大好良机,又岂容殿下在卧榻边鼾声如雷乎?殿下若不走,莫非欲学申生么?”林崇明没有直接回答萧无畏的问题,而是从大局的角度分析了一下形势。
学申生?那咱也得先有申生那个太子的身份不是?萧无畏心里头虽赞同林崇明的分析,可却并不以为自个儿在弘玄帝的心目中会重要到不除不快的地步,再说了,此时离京,一者是先前撬太子墙角的事情便得半途而废,这一点令萧无畏万分的不甘,二来么,萧无畏对自家大哥萧无锋也有些子放心不下,生恐其盲动之下,连累到整个项王府,毕竟萧无畏如今不是孑然一身,不说自家老娘、身边诸女,便是依附着萧无畏的众多手下也都在京师,真要是京师出了变故,这些亲人部属又岂能逃得过那当头的一刀?正是有着如此多的顾虑在,萧无畏才百般不愿离开京师。
“林兄,小王上本称病如何?”萧无畏皱着眉头想了良久,还是不情愿在此时离开京师,这便试探着出言问道。
对于萧无畏的心理,林崇明显然早就料到了,实际上,当初林崇明之所以会给萧无畏出主意,让他在京师里搅风搅雨,为的便是筹划出萧无畏名正言顺地离开京师之道路,自是早就算到了诸方势力的可能反应,对于萧无畏的想头也有着充分的准备,此时听萧无畏提出了这么个法子,林崇明立马便笑了起来,摇了摇头道:“陛下心意已决,纵使是抬着,也要将殿下抬出京师去,若是不信,殿下尽管上本好了。”
“……”一听林崇明如此说法,萧无畏再次无语了,再一联想到先前接旨时的情形,萧无畏已知林崇明的话并无虚言,然则心里头却依旧不怎么愿意接受这等被人如丧家犬般赶出京师的结果,眉头就此深锁成了个“川”字。
“未到项王凯旋时,非是陛下动手日,在此期间,陛下能做的不过是捋顺朝局罢了,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殿下实无须顾忌太多。”眼瞅着萧无畏半天不发话,林崇明这便笑着安慰了一句道。
“嗯。”萧无畏闷闷不乐地吭了一声,然则心里头却并不完全赞同林崇明的判断——没错,在前线战事未曾定局之前,弘玄帝是不太可能有大的动作,可小动作却是一准少不了,借故剪除一下项王府又或是他萧无畏的暗底势力只怕是免不了的事儿,当然了,纵使萧无畏在京,也未见得便能保得住己方不受任何的损失,但若是萧无畏不在京,则己方的损失必定要惨重上许多,无他,只因萧无畏一走之后,偌大的项王府中竟已无一人能立足于朝堂之上,哪怕萧无锋手中还隐藏着些力量,却也不足以争胜于朝堂,没了大义名分,还不是盘任人拿捏的小菜?
不走来是不可能的了,只是这一走,再回到京师就不知是何等局面了!萧无畏通盘考虑了一番之后,发现自己实无力解开当下这个死结,尽管百般不情愿,可心里头却知晓此番劳军已势不可免,只是在走之前,有很多事必须先做出安排,以防万一!
“既如此,林兄便随小王一道出去走走好了。”萧无畏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突地抬起了头来,面色凝重地着林崇明道。
“不可,林某若走,京中乏人矣,林某愿在京中为殿下效命。”林崇明自是知晓萧无畏担心自己的安危,不愿自个儿留在京师冒险,这等心意令林崇明心中滚过一阵感动,然则林崇明还是笑着拒绝了萧无畏的好意。
萧无畏在京师虽尚有沈青衣等心腹之人,可心里头最信任的却还是林崇明,虽十二万分地不舍得林崇明冒险留在京师,可为了大局故,也只能如此了,此时见林崇明如此说法,萧无畏也就没再多矫情,默默地点了下头,想了想道:“也罢,那就烦劳林兄了,唔,如今府中虽尚有母妃在,却恐难照应得周全,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