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智武子分军肆敌(第4/6 页)
用‘以逸待劳’的计策。” 晋悼公问:“什么是‘以逸待劳’的计策呢?” 荀罃回答说:“军队不能多次出动,多次出动就会疲惫,诸侯也不能频繁地被召集出征,频繁出征他们就会心生怨恨,国内的军队疲惫而且国外的诸侯怨恨,用这样的状态去抵御楚国,我看是没法取胜的。我请求调集四军的兵力,把他们分成三部分,再把各个诸侯国的军队也搭配分派好,每次只出动其中一部分军队,轮流交替出兵,楚国进攻我们就撤退,楚国撤退我们就再进攻,用我们的一部分军队,牵制楚国的全部军队,让他们想交战却找不到机会,想休息也没法休息,我们不用遭受伤亡的凶险,他们却要忍受路途奔波的辛苦,我们能够迅速前往,他们却没办法快速赶来,像这样的话楚国就会疲惫,郑国就能被我们稳固地收服了。”
晋悼公说:“这个计策很好!”
马上就命令荀罃在曲梁整顿军队,把四军分成三部分,制定好轮流交替出兵的制度。荀罃登上将坛发布命令,坛上竖起一面杏黄色的大旗,上面写着 “中军元帅智”。他本来姓荀罃,为什么却写 “智” 字呢?因为荀罃和荀偃叔侄俩都是大将,军中都是一个姓的话,容易分不清,荀罃的父亲荀首的封地在智这个地方,荀偃的父亲荀庚在晋国编设三行的时候,曾经担任中行将军,所以就用智氏、中行氏来区分他们。从这以后荀罃就号称智武子,荀偃就号称中行偃,这样军中就不会混淆视听了。
荀罃在坛下分别部署三军:第一军,由上军元帅荀偃、副将韩起统领,鲁国、曹国、邾国派兵跟随,中军副将范匄负责接应;第二军,由下军元帅栾黡、副将士鲂统领,齐国、滕国、薛国派兵跟随,中军上大夫魏颉负责接应;第三军,由新军元帅赵武、副将魏相统领,宋国、卫国、郳国派兵跟随,中军下大夫荀会负责接应。
荀罃传令:第一次由上军出征,第二次由下军出征,第三次由新军出征,中军的兵将,负责分配接应,如此周而复始,只要能取得盟约回来报告,就算是有功,并且不许与楚兵交战。
公子杨干,是晋悼公的同母弟弟,年仅十九岁,刚刚被任命为中军戎御之职,年轻气盛,还没有经历过战争,听说要整顿军队去讨伐郑国,便摩拳擦掌,恨不得独自率领一队人马,立刻上前厮杀。他见智罃没有点到自己,心中那股锐气按捺不住,于是主动请求担任先锋,愿意拼死效力。智罃说:“我今天制定的分军之计,关键在于迅速进军和迅速撤退,不以战胜敌人为目的,人员分派已经确定,小将军虽然勇猛,但在这里派不上用场。” 杨干坚决请求出战,荀罃说:“既然小将军执意如此,那就暂且在荀大夫部下接应新军吧。” 杨干又说:“新军被安排在第三次出征,我等不及,请求把我调拨到第一军部下!” 智罃没有答应。杨干仗着自己是晋侯的亲弟弟,竟然直接率领本部的战车和士卒,自成一队,列在中军副将范匄的后面。
司马魏绛奉了将令正在整肃军队的行列,看到杨干违背次序自行列阵,立刻鸣鼓向众人宣告:“杨干故意违反将令,扰乱了军队行列的秩序,按照军法本该斩首,念在他是晋侯的亲弟弟,暂且将他的车夫斩首,以严肃军纪。” 说完便命令军校擒住杨干的车夫,将其斩首,首级悬挂在将坛之下。
军中顿时一片肃然。
杨干向来骄横尊贵、肆意妄为,不懂得军法。看到自己的车夫被杀,吓得魂飞魄散,心中十分惧怕,又夹杂着三分羞愧、三分恼怒。当下他驾车冲出军营,径直奔向晋悼公那里,哭拜在地,诉说魏绛如此欺负他,自己已经没有颜面再见各位将领了。晋悼公因为疼爱弟弟,来不及仔细思考,顿时勃然大怒,说:“魏绛侮辱我的弟弟,就如同侮辱我一样,一定要杀了魏绛,绝不能放过他!” 于是召中军尉副羊舌职前去捉拿魏绛。
羊舌职进宫拜见晋悼公,说:“魏绛是有志向和气节的人,遇到事情不逃避困难,犯了罪也不躲避刑罚,现在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他必定会自己前来谢罪,不需要我去捉拿。” 果然,不一会儿魏绛就来了,右手拿着剑,左手拿着一封信,正要进宫等待治罪。走到午门时,听说晋悼公要派人来捉拿自己,于是把信交给仆人,让他呈上去奏报,自己则准备拔剑自刎。
就在这时,有两位官员气喘吁吁地跑来,原来是下军副将士鲂和主候大夫张老。他们看到魏绛想要自刎,急忙夺下他的剑,说:“我们听说司马进宫,肯定是为了杨公子的事情,所以急忙赶来。想一起向主公禀报,不知道司马为什么如此轻生呢?” 魏绛把晋侯召羊舌大夫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