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页)
:“以后不许爬这么高了,太危险了。”
李夕不服气道:“五哥在家天天爬墙也不见有人说他。”又回头朝黄二郎嘀嘀咕咕介绍李五郎李武的丰功伟业。
李清月气得想捏李夕的小耳朵,他那小身板能跟皮实的李武比吗在李武是个小粉团还喝着奶的时候就懂得跟他老爹打架争老妈的温暖怀抱了人天生的铜皮铁骨,要说喜欢,李彦仙最喜欢的应该是平时调皮得惹事不断的李武,就是因为他筋骨强健,练武天分直逼李彦仙小时候。
黄宝珠见状拉了拉李清月充当两人的和事老劝道:“好啦好啦,这小孩子原该这样蹦跳着,要是木呆呆的就没了那生气了。”
谁知道李夕不领情地翘着鼻子道:“我不是小孩子啦。大伯娘说了,小夕是半个大人了。”
李清月懒得理会这臭屁小孩,这孩子惯会在长辈面前装乖,越大越古灵精怪难缠得很,唉,岁月是那么的残酷,曾经抱着自己脖子软软地叫“四姐姐”的小娃娃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
李清月和黄宝珠扯着两孩子回小凉亭,便见李泽愁眉紧锁地在回廊上缓步走来。李清月看了李泽忧愁的脸色不禁有些担心自从李泽来到京城主持火器监工作后,她几乎再没在李泽脸上见过笑容,而且整日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连好好吃顿饭都不行。
“三哥,这边”李清月出声朝李泽招了招手。
李泽从思绪里抬起头来,有些茫然的四处张望。
李清月忙喊道:“在亭子这边。”
李泽看见四姐弟均坐在假山凉亭中,好不惬意,不禁笑了笑,抬步走来。
初秋的太阳还带着夏日的炽烈,李泽即使是招了轿子回来,也热出了一身的汗。
黄宝珠见李泽连背襟都打湿了,忙招来廊下待命的小厮吩咐:“去端盘干净的温水来,还有干布巾。”
李泽朝黄宝珠笑了笑。
李清月拿起折扇给李泽扇风:“三哥,外边很热吧今天表姐让人做了冷饮,你要吃点不”
李泽愣了一下,觉得被闷得实在有些口干舌燥得难受,边点头道:“嗯,来一点那有什么”
李清月抓了抓鼻子,她吃是吃了,可也没闹清楚叫什么名字呢,便瞧向黄宝珠,黄宝珠笑道:“是砂糖冰雪冷元子。这是我妹妹陪嫁的厨子最拿手的甜点,有些甜。三郎你喜欢吃甜的吗”
李泽从来不挑食,无所谓道:“我能吃。”
最会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中国人在冷饮方面也是不落后的,大约在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据诗幽风七月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明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
到了周代,出现了专管取冰用冰的官员,称为“凌人”。春秋时代末期帝王宫内专门辟有供夏季饮食的处所,叫做“冰厨”。
屈原楚辞招魂有“华酌既陈,有琼浆些”之句,后面又提到一种“柘浆和瑶浆”。柘浆,是甘蔗榨成的液汁;瑶浆,泛指用各种鲜果榨制加工的糊状冷食。这琼浆柘汁,可以说是现代的奶酪、冰糕、杏仁露及枇杷露的原始产品。
而老少皆知的诸葛武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楚辞招魂中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可见当时冷饮制作的水平相当高。
到了唐代时平常人家也能享受到冷饮了,据唐摭言载,盛夏地人卖冰于市,过路人热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为快。却不料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把冰价抬高,结果路人一气之下都忍热走开了,不一会,冰都融化了,地人终于弄巧成拙,赔了本。晚唐时,商人为了招徕生意,更在冰中加糖,吸引顾客。
冷饮在宋代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种类也多了,如今日黄府大厨子做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在汴京街头也有得卖,临安今杭州街上卖的则是“雪泡梅花酒”、“雪泡豆儿水”等。在经济比较繁华的大都市还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如杨万里诗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冷饮专卖店里的品种很多,比如“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的“冰酪”;还有至今仍受欢迎的冰镇酸梅汤,更是风味独特。宋刘松年的茗阅赌市、宋书家的半茶图,还把出售冷饮场面画入画中。
李泽洗了一把脸,觉得舒爽多了,坐下来享受冒着冷气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吃得好不痛快。惹得两孩子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