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页)
可是,大宋没有灭亡,范琼开国功臣没捞到,反而成了叛臣。
范琼脸皮很厚,思想很放得开,他做好了做墙头草的准备,既然大金不是现在亡宋,索性再投靠赵构就好了。
于是范琼跟着那些被逼成了伪楚大臣的北宋遗臣一起来到了赵构身边。
苗刘之变的时候,张浚写信叫范琼平寇将军带兵勤王,范琼理都不理张浚。张浚却是个较真的,先后写了五封信给范琼,确如石头入海,一个回声都没有。
当时忙着勤王,张浚没空收拾范琼,这时候丫的居然还敢来抢做大官,没见过这么厚脸皮的
张浚当下给赵构告了一状,说自己给范琼写了五封让他带兵勤王的信,连一个消息都没回。
赵构被身边的这些武官折腾得没了力气,一听又是个不忠诚的白眼狼,挥了挥手让张浚跟朱胜非商量着解决了,自己一个人躲着伤感去了,他得好好想想自己做人为什么这么失败,为什么这一个两个都要造反呢。
张浚当夜便跟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兼枢密机宜文字职刘子羽商量剪除范琼的计谋。
刘子羽秉赋刚毅,10岁精通经史,11岁随父亲、北宋名将刘韐过军旅生活。因为边疆战乱频繁,他便弃文习武,“盛暑严寒,必清晨著单衫,入教坊学射矢三百。”青年时代就通晓韬略,武艺超群。这赫然又是一个神童。
刘子羽任直秘阁修撰兼知池州时曾上书言事:“论天下兵势,当以秦陇陕西、甘肃为本。”于是赵构把他提拔到如今这个位置。
刘子羽跟张浚施计,把范琼骗来了杭州,然后来个鸿门宴,在酒酣人醉之事一对暗号,立马就把他拿下,没有伤到一兵一卒。
张浚见这件事办得漂亮,对智勇双全的刘子羽非常满意,在临出发前又求了赵构,请刘子羽参议军事,做他的帮手。
不能再耽搁了,赵构虽然烦心事很多,却也惦记着让张浚早日出发,按照张浚这些日子立下的大功,赵构把他升为枢密院事,又让刘子羽到秦州总制五路兵马。
在建炎三年五月末,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带着先组建的川陕宣抚处置司的一班人马,从南京雨花台启程,向川陕进军了。
八月盛夏,张浚一行人终于到达兴元府今陕西汉中。
首先他遣人持表祭祀诸葛亮的陵墓,表文的大致意思是决心效法诸葛武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看来张浚真的下定了决心要大干一场。可惜他力量微薄,身边也没有几个得力的大将,想使力也使不上劲呀。
所以张浚接着在兴元府召开了一次以这个为主题的军事会议,讨论把陕西的各部队兵力集中在一起举行一场大会战。金人今年秋冬南下已是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但是才经过今年年初一场折腾的江南却是不堪再忍受这样的折磨了,忙于奔命的皇帝和朝廷,如何能够治理好国家呢为了赵构,为了大宋国,他很有必要在陕西打一战,如果能把金人赶出陕西,那就最好不过,如果不行,把金人的兵力吸在陕西,也能为赵构赢得整顿江南的时间。
张浚手下的幕僚们,个个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摩拳擦掌地,纷纷附议。
张浚摸了把自己的胡子,感到非常开心,看来自己的计策真的很不错啊。
可是,现实是很严峻的。
刘子羽暗自摇头叹气,虽然他也不想打击这群兴致高昂的人,但是他不得不指出目前的实际状况。刘子羽站了出来,沉声道:“张制置,现有的五路经略安抚司所部,将士不合、令下不从,不宜马上举行大会战。如果勉强举行会战,战则必败,那将万劫不复,怕要连五路大军丢失贻尽。要真是这样的话,还不如暂时屯驻利、阆、兴、洋州今属四川、重庆,加强四川防务,以稳固根基。金人如果敢来,则传檄五路之兵来援,趁势大攻,如此,便是不赢,也不怕会输掉。”史上此话乃八字军首领王彦谏言。
 ;。。。 ; ;
第四十三章 回到陕州
更新时间:20121217
张浚当即被刘子羽的冷水泼了个透心凉,不过毕竟跟刘子羽曾经融洽地合作过,完美地把范琼给拉下了马,也算是革命战友,所以也算把这话听进了一点。
但是在张浚看来,目前的形势是就算不能打也要创造条件来打,并且,他兼有一点文人的自负,认为自己有本事打赢这场艰难的战争
张浚不好当下给刘子羽甩脸子看,只是打哈哈道:“如此的话,我们便要加强对五路军马的控制。距离金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