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页)
⒚挥懈�蟮挠攀啤�
蒋益澧趁势率部攻打汤溪,发现守城的太平军战斗力大大减弱,便加大了攻击力度。太平天国戴王黄呈忠、首王范汝增和梯王练业坤,率部增援汤溪。部队形成一条长龙,从金华城西排列到古方,绵延到开化村和白龙桥,连营几十里。还有一些部队远道增援,从金华东北面的浦江、诸暨、嵊县和新昌开来,与兰溪的太平军会合,西援龙游。
汤溪守军得知有大批援军开到,勇气倍增。主将李尚扬于1月11日领兵出城攻打湘军营垒,被熊建益的部队击退。兰溪的太平军也渡河攻击,蒋益澧率部拦截,将太平军击退。第二天,蒋益澧和刘典的部队在罗埠联合作战,打败太平军谭星所部。
1月13日,蒋益澧和刘典率部在古方击退增援的太平军。魏喻义从严州出兵,潜行东南,突袭兰溪,焚烧太平军的七十多座壁垒。
1月20日,左宗棠就“借师助剿”一事,给清廷上了一份奏折,大意是说,自从朝廷与洋人海战以来,当地百姓至今没有看到国家打胜仗,于是妄自菲薄,纷纷投靠洋人。而外国将领训练中国兵以后,不怕死的人多数参军,借着洋人的势力,横行乡里,官府不敢责问。近来听说宁波清军中稍微健壮的士卒,多半退伍,投靠洋人将领,充当勇丁,以图丰厚的军饷,所以洋枪队转眼之间就增加到四千五百人。如果官府不稍加裁禁,予以限制,那么洋人统领的部队就会反客为主。我国军饷本来非常紧张,还要养着他们,而海疆更加脆弱,人心风俗更加糜烂,决非好事。
左宗棠主张逐步裁撤由外国人统领的部队。他认为,如果操之过急,那些部队中的华人有可能流为盗匪,为害地方。于是,左宗棠对于暂时没有裁撤的洋枪队,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要求他们听从中国官府的指挥。
1月28日,刘璈在兰溪以西攻打太平军失利,都司李锦荣等人阵亡。2月1日,蒋益澧和刘典在开化村攻击增援的太平军,游击彭永寿阵亡。
2月8日,太平军将领张成功参见蒋益澧请降。2月17日除夕夜,龙游太平军攻击东门的湘军营垒,刘培元率部将太平军击退。
2月26日,汤溪的太平军将领彭禹兰请降,蒋益澧决定受降。2月28日,彭禹兰将主将李尚扬骗出城濠,刘树元和徐文秀等湘军将领出其不意擒获四名太平军。彭禹兰打开西门,接纳湘军。
四十一岁的李尚扬是湖南安仁人,1852年夏天在家乡参加太平军,累积战功当到了忠裨天将。他被俘后遭到处决,死前录有口供,题为《李尚扬自述》。
蒋益澧派高连升和熊建益乘胜攻打古方、开化村和白龙桥,将太平军壁垒全部捣毁,太平天国的三位王爷全部逃走。
3月1日,金华和兰溪的太平军也弃城撤走,蒋益澧率部进占金华,直隶州知州刘典等人的部队进占兰溪。
1863年,同治二年(2)
此战以后,清廷将高连升以提督记名。
李世贤苦心经营的金华防线,就这样轻易放弃了。天国的侍王原以为这里固若金汤,能和严州一起屏障杭州,没想到他的部将居然将这个根据地拱手交给了湘军。
湘军扫清龙游以东的地盘后,王德榜的部队逼近龙游城南修筑三座壁垒,太平军出城攻击,二十七岁的湖南大庸人刘明灯等将领率部将太平军逼回城内。
当夜,龙游城内传出喧哗声,左宗棠估计太平军将要撤走,派人向各军将领密授方略,部署堵截。
月色皎白,太平军打开东门,潜行东北方,奔向汤溪。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想去的地方,已被湘军占领。
湘军兵不血刃,进占龙游。
刘培元和杨昌濬等人率部跟踪放弃龙游的太平军,一直追到汤溪。太平军来到汤溪城下,只听一声炮响,蒋益澧率部出城夹击。太平军这时才知道汤溪已是湘军营垒,战士们不听将领约束,狂奔而逃,绕过金华向北而去。三位王爷逃得远一点,进入了诸暨,谭星则就近进入浦江。
李世贤在金华以西所设的防线全部崩溃,左宗棠的战略已取得初步胜利。他北望杭州,轻松地呼出一口气。
256
四川的新年第一天,胡中和、何胜必与刘厚基等部在横江打了胜仗,斩杀一万多名石达开的部属。刘岳昭部攻击双龙桥,约好投降的起义军做内应,攻克二十多座壁垒,石达开的部队逃往宁远。
在四川东北部,周达武的部队于1月2日在仪陇遭遇起义军,将他们打败。